钎焊材料的特性和分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焊接材料选用手册》第361页(914字)

钎焊是利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钎料和母材一同加热,在母材不熔化的情况下,钎料熔化并润湿及填充母材连接处的间隙,形成接头。为了保证钎焊过程清除母材及钎料表面的氧化膜,抑制其再氧化和改善钎料的润湿性,从而获得牢固的钎焊接头,大多数情况下,钎焊时必须使用钎剂。因此,钎焊材料通常包括钎料和钎剂。

从钎焊工艺要求来说,钎料最重要的特性是熔化温度(固相线和液相线)。熔化温度低,工艺操作容易;但钎料的流动特性还与固相线与液相线之间温度即熔化温度范围有关。一般情况下熔化温度范围小的钎料以及共晶成分或纯金属的钎料,在钎焊过程中流动性好,能迅速填入间隙,但易流失,钎角较小;对接头的清洁度及装配间隙要求也高,快速或缓慢的钎焊过程都适用。与此相反,熔化温度范围大的钎料应避免太缓慢的加热,因为在固相线与液相线之间的温度,经较长时间加热后,液相和固相成分不同易产生偏析;但它填充不均匀间隙能力强,对接头的装配间隙要求相对低,同时钎料不易流失,钎角也较大。

通常将熔点在450℃以上的钎料称为硬钎料,与其配合使用的钎剂为硬钎剂。而熔点低于450℃的钎料称为软钎料,相应的钎剂为软钎剂。

硬钎料是铝、铜、银、镁、锰、镍、钴、金、钯、钼、钛及其合金,软钎料是锡、铅、铋、铟、镉、锌及其合金。与其他焊接材料不同,尽管我国已有钎料标准,但很多非标准的钎料仍有应用。

钎料最常用的供应规格是Φ1~Φ5mm直条丝,自动钎焊时采用Φ0.5~Φ2.0mm盘装丝。此外,有的钎料可制成0.1~0.5mm的带箔,脆性钎料还可制成非晶态箔片;有的钎料可制成100目到325目的粉末。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的钎料制成包覆在母材上的双金属板,有的钎料则制成环状、垫圈状等预制件。近年还出现膏状钎料、药皮钎料丝、药芯钎料丝等。

钎剂最常用的供应状态是粉末和膏状,有时也采用液态或气态形式钎剂。

上一篇:软钎料 下一篇:焊接材料选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