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84页(2441字)

副银屑病是一组病因不明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皮肤病,一般分为点滴状、苔藓样、斑块状和痘疮样等类型。

〔诊断要点〕 一般分为四型。

一、点滴型 又称慢性苔藓状糠疹。

(一)皮损为淡红色或红褐色斑丘疹,直径3毫米~5毫米大小,散在分布,上附细薄鳞屑。单个皮疹在数周后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斑。但不断有新的皮疹发生。

(二)好发于躯干、四肢。

(三)一般经数月或一年左右自愈。

二、痘疮样型 又名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

(一)发病较急,皮疹初起为红色,直径3毫米~5毫米的斑丘疹或丘疹,继之出现水疱、血疱、坏死和结痂,表面覆少许鳞屑,消退后留有轻度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也可遗留轻度凹陷性疤痕。

(二)皮损泛发,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屈侧。

(三)多见于青年,病程数周至数月,亦有长达数年者。

(四)一般无全身症状,有的可伴乏力、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

三、苔藓样型

(一)皮损为棕红色,针头到粟粒大小,覆有细薄鳞屑的扁平苔藓样丘疹,常呈网状排列,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点状色素沉着和皮肤萎缩。

(二)好发于颈部两侧,躯干和四肢。

四、斑块型 又分为小斑块型和大斑块型。

(一)小斑块型 又称指状皮病(Digitate Dermatosis)

1.皮疹为粉红色至黄红色,直径1厘米~5厘米,椭圆形或长形,且常常为指印样的斑片,上附少许鳞屑。

2.对称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3.多于中年发病,病程慢性,可持续不退。

(二)大斑块型

1.皮疹为大而形状不规则的斑片,直径5厘米~10厘米,边界清楚,淡红色或褐红色,上附少许鳞屑,有的病例在病久后在大片皮损上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点状褐色色素沉着及萎缩的改变呈类似皮肤异色症外观。

2.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3.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慢性。

上述各型在慢性经过中常见新旧皮疹并存,苔藓样型和大斑块型的部分病例可演变为蕈样肉芽肿。

〔鉴别诊断〕

一、银屑病 鳞屑为银白色,较厚,刮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有痒感,易复发。

二、玫瑰糠疹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皮疹长轴与皮纹相一致,病程短,不易复发。

三、扁平苔藓 皮损为紫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剧痒,粘膜亦可受累。

四、丘疹性坏死性结核疹 好发于四肢伸侧,为绿豆大丘疹,脓疱,鲜红或暗红色,部分中心坏死上附暗褐色痂皮,愈后留有疤痕。常伴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五、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好发于颈、胸及四肢皮肤的限局性损害,有明显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散在的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片。

〔治疗〕

一、全身治疗

(一)维生素D2 15万~25万单位/日,分次口服,持续2个~4个月,对点滴型和斑块型有一定效果。

(二)氨苯砜 25毫克~50毫克,日2次~3次口服,对点滴型和痘疮样型有效。

(三)四环素或红霉素 0.25克~0.5克,日4次口服,主要用于治疗痘疮样型。

(四)氨甲喋呤 用于痘疮样型,每周3次,口服疗法,即2.5毫克~5.0毫克,间隔12小时口服1次,连3次。

(五)皮质类固醇激素 对病情较重的痘疮样型可用强的松30毫克/日~40毫克/日,分次口服。

(六)雷公藤多甙 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二、局部治疗

(一)0.03%~0.05%氮芥溶液外用,对斑块型和苔藓样型有较好疗效。

(二)皮质类固醇霜剂,维甲酸软膏,0.1%~0.3%蒽林软膏及各种焦油类制剂。

三、物理疗法

光化学疗法(PUVA)或紫外线(UVB)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