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低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404页(914字)

周某,男,13岁。多动,学习困难已6年。7岁入学,上课不专心,多动,讲小话,有时无故大喊大叫,记忆力差,学了即忘。数学、语文经常不及格,在神经内科诊断为“智力低下”“多动症”。曾用哌甲酯(利他林),γ-氨酪酸等治疗,无明显效果,上课时常大叫、大闹,已留级两次,学校准备劝其退学。1岁时患急性咽炎,高热41℃无抽搐。患儿3岁才能独走,2岁多学讲话,弟弟智力亦较同龄儿差。母妊娠6个月时曾患黄疸型肝炎。父母非近亲婚配。体查:较同龄儿肥胖,对答中肯。浅淋巴结不大。瞳孔等大,眼底正常。可闻及喉内有痰鸣声。颈软,心肺听诊无特殊。腹软,肝在肋下0.5cm,克、布氏征(-)。指鼻试验正常,不能走一字路。脉象滑,脉搏80次/分。舌苔较厚。诊断:智力低下。

〔辨证〕脾虚湿重,痰涎阻窍,心神不安。

〔治法〕健脾祛湿,安神化痰。

〔方药〕党参、茯苓各10g,甘草3g,远志、陈皮、酸枣仁各10g,合欢皮15g,当归10g。

二诊:服药27剂后,自治能力明显改善,成绩大有进步。此次考试无不及格科目,且有2门在90分以上。体查同前,惟舌质红。脉率84/分。继续服上方加丹参10g。

2000年4月追踪:小学毕业,已成为某单位正式工人,工作认真,能力一般,能胜任简单的工人工作。

【讨论】本例为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患儿。经过医生所嘱的自我控制教育,配合中医药治疗,使患儿在教室内发作性冲动行为明显好转而能获得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并小学毕业。在治疗过程中,坚持说服教育、训练与服用中药均十分重要。中医“肥人多痰”“怪病多痰”之说可能对本症的辨证论治有一定指导意义,中医药养心安神对本症亦有一定作用。必须指出的是,对患儿弟弟的智力低下,我们亦曾用中药给予治疗,却无明显效果,说明对智弱儿的治疗尚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