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及大血管疾病影像检查的选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影像临床应用手册》第64页(969字)

提示:关注US在诊断心脏及大血管疾病检查中的重要价值。

US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和多方位检查及其显像和多普勒技术并用的特点,既可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器质性改变,又可清晰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其临床应用例举如下:

中国医科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与其他影像诊断的比较,对139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认为,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超高速CT(UFCT)和磁共振影像(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分别为89%、100%、94.6%和79.4%。UFCT、MRI对于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分支的诊断,对于内膜破口的探测略优于TTE、TEE,而TTE、TEE对于诊断主动脉瓣的损害,显示心脏扩大、心功能减低、心包积液等心脏整体情况优于UFCT、MRI。结论:TEE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诊断该病的敏感性与MRI、UFCT不相上下。因此,US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X线胸部平片,操作简便,能较直观地大致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疾病形态、大小和轮廓的改变,目前仍是临床诊断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有价值的常规检查方法。

CT是进一步诊断与鉴别诊断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尤其CT仿真内窥镜(CTVE)在近期的临床应用,展示了无创性诊断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美好前景。

MRI由于心脏具有周期性搏动的特点,运用心电门控触发技术,可对心肌、心包病变,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作出准确诊断,且可对心脏功能作定量分析。MRI的流空效应,可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是诊断与鉴别诊断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乃至视需要配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是现今进一步确诊某些心脏及大血管疾病和行介入治疗时或手术前的必要检查手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