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360页(3014字)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精神支柱。因此,应当把在干部、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引导人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壮丽山河和灿烂文化,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与光辉业绩,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其次,要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岗敬业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具体体现在每个人对待工作、对待事业、对待集体的态度上。要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多作贡献上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

(2)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中调节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更要坚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之中。因此,集体主义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一是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的利益的有机统一;同时,每一个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是要教育人们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自觉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三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遵守集体主义道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3)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这是实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的需要。

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要把握以下重点:一是要教育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要看到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又要看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二要引导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曲折。既要认真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分析其经济、政治和思想原因,看到社会主义还难以在短期内超过资本主义,更要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要引导干部和群众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既要看到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自身发展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更要使干部群众认识到,绝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具体演进中产生的一些繁荣现象而否认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否认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否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总趋势。四要教育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道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唯一的正确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4)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精神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精神风貌。因此,进一步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艰苦创业精神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在新形势下开展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要明确新时期开展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江泽民深刻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苦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人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江泽民提出的64个字的创业精神,就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展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全社会懂得艰苦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要使全社会将这种精神付诸行动。

二是要把艰苦创业精神教育与中国国情教育结合起来。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生动方式,引导人们清醒地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看到,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和穷国,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教育、科技、文化都比较落后;加之面对发达国家在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我们有着更大的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以至下几代人,都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任何奢侈腐化、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都是与我们的国情不相符合的。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建设国家、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净化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永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和精神状态。

三是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有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没有必要再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长期艰苦奋斗,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变我们在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处于弱势的状况。有人担心,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是不是不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了?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提倡艰苦创业,正是要在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它不是要求人们再像战争年代或五六十年代那样,过紧日子,穿补丁衣,或者放着家电不用,放着汽车不坐;我们反对的是不顾国情的高消费,是小富即安的不思进取的思想,是坐享其成的败家子行为。还有人提出疑问,艰苦创业是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回答是肯定的。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任何生产单位乃至劳动者个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必须正确决策,埋头苦干;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广大劳动者提出的在素质方面的要求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