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步骤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797页(3637字)

1978年以后,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巨变,从而为社团的“复兴”,并进入繁荣时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社团作为一种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思潮涌动、文化激荡、相随而曲折发展的社会组织现象,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而与此相应的,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团管理和社团党建工作,这是我们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社团出现新的发展并非偶然,这是与当代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下社团发展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的社会大背景密切联系的。

(1)市场化改革是社团兴起的直接动因。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失去了效力。为了建立新型的经济管理体制,政府主动响应市场的需求,允许并推动了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但这些中介组织还主要停留在直接为市场运转服务的功能上。随着单位制的解体,需要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政府和企业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迫切要求社会力量加盟。于是,允许成立了一些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社会团体。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职能转变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便产生了政府放弃的职能由谁来承接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些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以“政企分开”为核心的国企改革、非国企的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赋予了企业越来越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使得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部门管理模式失去了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于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重建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以政府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密切合作为基础的“行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在这种体制下,行业协会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同时发挥着单个企业和政府都无法承担的“行业自律职能”。由于行业自律是市场经济中行业管理的必要手段,是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条件,所以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和其他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并赋予它越来越大的自治权和一些公共管理权力。从个人层面来看,从单位制独立出来的社会人需要寻求单位之外的新的依托载体满足其社会服务需求;并且,随着经济能力的普遍提高,不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层次和心理状况的人们开始追求多元化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且萌生了越来越强烈的结社意识。为适应人们利益与需求的分化,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经济性、社会性(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公益等)的团体。

(2)社团发展是对外开放的迫切要求。随着对外开放深入与扩大,社团发展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和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问题。在国外,与我国社团相对应的非政府组织相当发达,它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完善的运作机制,与政府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一些大型的社团在本国,乃至国际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冲击之下,社团领域的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一方面带动了中国社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迫使中国的社团的发展。

(3)社团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对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不断巩固,在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上层建筑也在进行重大改造,应当说,中国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在不断地完善,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正沿着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郑重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过去我们却一直认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意味着直接而具体地干预一切,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主要是实行原则性的领导,党的政策应当借助于包括在社会机制中有自己独特地位和作用的社会团体的整个系统加以落实和贯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导致了人们更广泛地参与国家社会经济的管理,参与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维护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所有这一切都与提高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和作用,扩大社会团体的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社团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参与公共决策和社会发展的渠道,是为代表、综合、表达和捍卫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

中外社团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社团总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同步发展的。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国家或国际经贸、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及发达地区,社团发展就快、就多;而凡是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或比较落后的边缘地区及城市,社团发展也就很慢、很少。

放眼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相伴的是世界非政府组织的异常活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把经济发展原因与社会发展联系,指出:“社团的崛起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标志。”从2000年世界妇女大会放在北京怀柔召开、2001年以“中国:未来的50”为主题、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0多家参加的“99《财富》全球论坛”放在上海召开的这两大盛事便可佐证。

它表明世界的一种潮流或趋势,表明世界正越来越关注中国,而在这种关注中,我们看到的是世界非政府组织空前活跃的态势,反映了国际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国内,各种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律也是如此。

当然,新时期的社团发展是与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社团发展的三大社会背景分不开的。这三大背景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领域改革的相对滞后及社团发展自身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各类社团组织迅速增长。社区自治组织、自愿组织、自发性活动群体也纷纷出现。

应该看到,社团在总体上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的进步是积极的,它为公民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和渠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团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五花八门的社团组织没有履行合法登记手续,处于我们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之外;有的内部制度混乱;有的以社团名义招摇撞骗,搞诈骗活动;有的甚至反党反社会主义,危害社会。“法轮功”邪教组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在大力培育扶植社团的同时,也要十分注意强调加强对社团的监管,防止出现类似“法轮功”这样的组织。

加强党对社团组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社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要加强社团党建工作这个时代的重大命题。这实际上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出发,是为了切实加强党对社团组织工作的政治领导实际需要而提出来的。加强社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可从下面几点认识。

(1)做好社团党建工作,是社会团体更好地承担社会、经济职能,发挥作用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一部分社会、经济职能逐步转移或分离到社会团体中来,发挥服务、中介和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社团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要做到这一点,有赖于对社团管理的加强,也需要社团党组织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

(2)做好社团党建工作,是把握社团正确方向,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一些社团违法和非法社团的出现,给社会稳定造成很大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从基础工作抓起。做大量扎扎实实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正是我们党组织的优势。因此,加强社团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有利于把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一些错误的、不健康的东西占领我们的思想领域,从而把握社团正确的方向,促进社团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3)做好社团党建工作,是增强社团中党的影响力和党的工作渗透力的需要。在许多社团中,虽然党员占的比例较高,但由于没有党的组织,日常全都是业务工作,这样也就影响了社团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社团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在社团中建立党的组织,并以有效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增强党员在社团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把社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出来,不仅有利于社团更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总之,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加强党对社团的政治领导,努力探索社团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