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965页(1675字)

一、本、量、利的含义

本、量、利分析中的“本”是指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产量或销量),“利”是指利润,主要是指税前净利。本、量、利分析是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分析成本、销售量变动对利润影响的一种技术方法。

进行本、量、利分析,需要的假设和前提是:首先能将企业部分成本严格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次,在相关范围内,收入和成本之间保持严格的线性关系,售价、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保持固定不变;再次,产量和销量是相等的;最后,多种产品混合销售时,品种结构不变。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式是:

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本、量、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即保本分析和利量分析。保本分析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水平下,研究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保本点,即利润等于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利量分析是指在确定业务量水平下,研究成本、售价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业务量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与利润额呈反方向变动,即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则相反。从量上看,固定成本与利润呈等额变动,变动成本总额与利润呈等额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售价与利润额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售价越高,利润额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二、本、量、利分析的作用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进行预测和制定计划、决策和评价考核。下面分述如下;

(一)预测和制定计划

1、预测利润

根据预计经营活动状况,预测计划期将实现的利润。其计算公式如下:利润=销售单价乘以销售量减去固定成本减去单位变动成本乘以销售量

2、预测目标销售量

根据企业已确定的目标利润,在其成本、售价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预测目标销售量。其计算公式为:目标销售量等于固定成本总额与目标利润之和除以单位贡献毛益(或售价减单位变动成本)。

3、确定售价

在企业目标利润确定基础上,成本、销售量保持不变,根据本、量、利之间的关系借以确定产品售价。其计算公式为:售价等于目标利润与总成本(固定成本加上变动成本总额)之和除于销售量。

(二)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在经营决策中,运用本、量、利分析,依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即在业务量确定情况下,选择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方案,在成本保持不变情况下,选择能扩大业务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如确定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方案,设备是购置还是租入方案等。

(三)考核评价利润

本、量、利分析还可用于对利润的考核评价中。如根据经营杠杆系数原理,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即利润增长幅度大于销售增长幅度)的方案为最优方案,通过测算经营杠杆系数,借以考核评价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

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以运用到多种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分析中去。如预测多种产品目标的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量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