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第196页(2699字)

唐菖蒲为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球茎植物。学名Gladiolus hybridus,别名菖兰、大菖兰、剑兰、福兰、大花唐菖蒲、搜山黄、标杆花、十三太保、八百锤、铜锤、什样锦、扁竹莲、兰花等。原产南非好望角和地中海沿岸及西亚地区。唐菖蒲属约250余种,目前世界上广为栽培的品种,均是由不同的种间、变种间或品种间经过反复多次杂交和人工诱变选育出来的。主要用于切花生产,还可布置花坛、花境和盆栽。

(一)植物学特征 地下具须根和收缩根,须根由球茎的底盘生出,收缩根在新球茎上生出。茎基部膨大呈球状、扁圆形,内部实心,外被褐色坚实的纤维状膜质外皮。栽培年限越长,球茎越大也越扁,大球直径4~9厘米,小的子球直径0.6~1.2厘米。每个球茎有数个芽眼(小子球只有一个),在球内排列成直线,每个芽眼都有萌发生长能力。球茎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可在大球茎旁边生出许多小球,称为子球。地上茎直立、粗壮、无分枝或少分枝。叶剑形,革质,7~8片叶嵌叠状排列,叶长30~40厘米,宽4~5厘米,平行叶脉。花葶于叶丛中抽出,穗状花序顶生,着花6~30朵,排成两列,开花时多偏向一侧,花冠由下向上渐变小,并且由下向上依次开放。花色有红、粉、橙、紫、浅紫、蓝、黄、绿、白、烟色及双色、复色和杂色。有的花瓣呈波状或皱褶状,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稍向上弯。雄蕊3枚,雌蕊1枚,子房3室。蒴果背裂,果长2~5厘米,宽1.5~2厘米,内含种子15~70粒。种子深褐色,扁平有翅。

(二)秧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温暖,具有一定的耐寒力,畏酷暑。4.4℃时球茎开始萌动,生育适温白天20~25℃、夜间10~15℃,1~2片叶期和5~6片叶期对低温敏感,连续低温生长停止,球茎长出2片叶时开始花芽分化。用种子育苗,要求气温18~25℃,地温18~20℃。要求充足的阳光,长日照植物,每天光照时间不低于12小时,以16小时最好,光补偿点3500勒克斯,最佳值为18000~20000勒克斯。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床土,土壤适宜的pH为5.6~6.5。喜肥,但忌过多的氮,增施磷肥可促进生殖生长。

(三)子球繁殖技术 将子球与大球茎分离,晾晒后分级保存于1~5℃通风干燥环境处。生产上将球茎分为4级:直径6厘米以上的为一级;4厘米左右的为二级;2.5厘米左右的为三级;1厘米以下的为四级,即子球。

子球栽植前要进行药物处理,可用2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或80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浸泡子球20~30分钟,沥干后可栽种或催芽后再栽。

栽种前可于每平方米撒施磷酸铵45克,硫酸钾42克,施入后盖2厘米厚的土,随后播种,以株距3厘米左右为宜,覆土2~3厘米,将土填实。

为了加快更新,扩繁或选育,采用子球育苗法,将子球栽入直径6厘米的容器中,放在温室或拱棚中培育,白天气温控制在20~25℃,地温18~25℃,终霜后定植于露地,当年可开花。

(四)播种育苗技术 主要用于更新复壮和加快繁殖名贵品种。春播的种子须经低温干燥贮藏,于4月前后播。秋播在8~9月用新采的种子播,开花期比春播早1年。

春播选背风向阳的地块,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床土过筛,耙平,播前灌水。种子用55℃水浸种15分钟后,放置5~6小时,晾干表面水分后撒播。覆土后扣小拱棚。出苗后注意通风防止高温及烤苗,终霜后撤掉拱棚,秋季挖出小球,翌春重栽。

秋播时将采后晒干的蒴果脱去皮和翅,在保护地中播种,按行距6厘米,苗距2.5~3厘米点播,覆土0.5~1厘米。苗高7~8厘米时可适当施肥。翌年2月,实生苗的球茎长到1.5~2厘米时,将地温降至14~18℃,逐渐减少水分的供应,以强迫秧苗休眠。当秧苗叶片已发黄1/3或全黄时将球挖出,晾1周。然后装入直径为6厘米的容器,每个容器装一个。地温控制在18~25℃,气温20~25℃,保持容器内土壤湿润,终霜后定植于露地,当年可提早开花。

(五)切球繁殖技术 此法能促使球茎上的每个芽都能萌发成新株。切前先去除球茎的膜质外皮,将球茎纵切成若干块,每块应保留1~2个芽和一定数量的茎盘,切口干燥后,用容器育苗。切球的花枝数比不切割的多,新球及子球的增殖率大大提高。

(六)促成栽培育苗技术 如利用当年收获的种球需打破休眠,用50~100毫克/升的6-苄基腺嘌呤浸12~18小时,1周后可发芽。或将球茎浸泡在3%氯乙醇溶液中3分钟,然后将球茎密封在玻璃容器中,在23℃下处理24小时,然后栽种,3~4周可发芽。新收获种球最好干燥10~20天再处理。

为避免定植时伤根,最好选择容器育苗,一般以直径8~10厘米容器为宜,培养土选疏松肥沃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5分钟后,放入100倍福尔马林液中泡30分钟,捞出后彻底洗净,再用水浸24小时后栽植。当长出2片叶时,花芽开始分化,应将日照时数提高到14小时左右,终霜后定植于保护地。

(七)组织培养技术 外植体可选用花茎、球茎侧芽、花蕾和叶片等。

以花茎为外植体的,可在植株展叶5~6片时,将外叶去掉,内部叶片用90%酒精消毒30秒,用无菌水冲洗后露出茎,再切取第一朵花下面的花茎,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灭菌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采用花茎顶部厚约5毫米处作培养材料,将基部朝下置于MS加0.1~0.5毫克/升萘乙酸和0.5~1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的培养基中,4~6周可分化出芽,成丛生长。为扩繁,可将芽丛转移到MS加0.05毫克/升萘乙酸和0.1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及0.2%~1.0%活性炭的培养基中,以提高成苗率,并加快生长。当幼苗生长达4~5厘米高时,转入1/2MS加0.4毫克/升吲哚丁酸的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后即可移栽。

上一篇:贝母 下一篇: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