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300页(680字)
结构主义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但是,严格地说,结构主义并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哲学理论,而是一种方法,是一些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家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结构主义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方法论的实践,其目的是要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和科学化的水平。结构主义的方法渊源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所奠定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法国结构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模式。法国着名的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首先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应用于人类学的研究,建立了结构主义人类学。与此同时,法国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文化思想史家福柯、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巴尔特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家阿尔都塞等都把这种方法应用于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于是在法国迅速地形成了一股结构主义的新思潮。结构主义认为,科学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经验现象的水平上,而应该去探寻现象之后的秩序或结构。所谓结构指的是构成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有表层和深层之分,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决定和支配的,深层结构则是人的心灵的无意识机制创造的。由于深层结构是经验现象之后的不可观察的内部关系,因此要把握深层结构不能靠经验的方法,而只能通过模式去间接的认识。结构主义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整体优于部分、共时优于历时。结构主义方法本质上是一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方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潮的结构主义主要指的就是法国结构主义。此外,从广义上说,结构主义还包括布拉格语言学派、哥本哈根语言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以及皮阿热的发生学结构主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