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790页(1381字)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

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它是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9500。它的生理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概括起来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通过三条途径发挥作用:①动员骨钙入血。它提高骨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使骨液中的Ca2+进入骨细胞,骨细胞膜上钙泵活动增强,将Ca2+转运到细胞外液,继而进入血液,此作用数分钟即可产生,称为快速效应。另外PTH还可加强破骨细胞(osteoclast)的活动,使骨盐溶解,使骨钙、磷入血,这种作用慢,常需12~14小时才出现,几天或几周后才达到高峰,故称为延缓效应。②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的排出,使血钙升高;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增加尿磷的排出,使血磷降低。此作用出现快,持续时间长,但作用有限。③促进维生素D3(vitamin D3)的活化,通过维生素D3的作用间接使血钙升高。PTH分泌减少,血钙降低,可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引起手足搐搦(tetany),严重时引起喉肌和呼吸肌的痉挛,窒息而死亡。

(二)降钙素的作用

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甲状腺的腺泡旁细胞分泌的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3400。它的作用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反,使血钙降低。降钙素阻止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转变为破骨细胞,并使破骨细胞的活动减弱,这样减弱溶骨,使骨组织释放钙盐减少。降钙素还增强成骨细胞(osteoblast)的活动,使骨盐沉积增多。另外它还能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使钙、磷从尿中排出增多。

除了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外,维生素D3也参与血钙的调节,维生素D3又称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来自食物和在皮肤内生成的维生素D3活性很低,必须在肝内转化为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cholecalciferol),再在肾转变为1,25-二羟维生素D3(1,25-hydroxycholecalciferol),才具有生理活性。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高;同时它也能促进骨盐沉积。儿童缺乏维生素D3可引起佝偻病(rickets),成人缺乏维生素D3可引起骨软化症(osteomalacia)。因为维生素D3是在体内生成的,并且经血液循环运送到靶器官发挥作用,又具有精确的调节机制,故现在也把它列为激素。

(三)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

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血钙降低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而降钙素分泌减少,使血钙浓度升高;血钙增高,则作用相反。维生素D3的生成一方面受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影响,甲状旁腺激素促进维生素D3的生成,而降钙素抑制维生素D3的生成;另一方面也受它自身的负反馈性调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互相影响,共同调节血钙的浓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