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肠孤病毒属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693页(3117字)

本属病毒的直径为76nm,髓核直径52nm,衣壳上有92颗壳粒。核酸分10个节段。与其他属在抗原性上没有交叉。本属有3个血清型,宿主范围极广,能自人和很多种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分离,但致病力甚为轻微。

一、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reovirus)

(一)样品采集 虽然曾经从各种样品中分离到病毒,但最可靠还是在发病早期采集粪便。不能及时检验的样品应低温贮存,越低越好。

(二)病毒分离 一般应用细胞培养,最常用的细胞为M104细胞系,其他很多种细胞系如KB细胞和HeLa细胞等以及各种原代细胞都能适应,但初次分离最好用M104细胞系。

1.粪便等样品作成1∶10悬液,离心后取上清,加青霉素10000IU/ml和链霉素10000μg/ml,在室温作用2h后供接种之用。

2.细胞长成单层后倾去营养液,用Hanks氏液洗1次以除去营养液中的血清残余。接种样品后在室温吸附1h,用Hanks氏液洗2次。

3.维持液用199营养液,不含血清或含2%胎或犊牛血清。

4.在36°~37℃静置培养,但最好用转管培养(5~10r/h)。

5.每天镜检,观察CPE,直到3周,即使细胞已经衰老而脱落也不换维持液。

6.到时盲传,观察7天。如有病毒感染,这时渐表现CPE,特征为细胞浆内颗粒增多,但不易自玻面脱落。这种现象易与非特异细胞退化相混淆。连续传代后CPE更为明显。

7.其他特征的检查

(1)细胞培养用常规染色可看到在核周围有嗜酸性包涵体。

(2)将细胞培养物冻融2次,作血凝检查。哺乳动物毒株能凝集人红细胞,禽株则否。

(三)血清学试验 主要用于鉴定分离株的血清型。HI试验最为常用,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的敏感性较差。免疫血清的制备是用已知血清型毒株的细胞培养物接种、鹅或豚来生产。这些实验动物在接种前必须先采血测定有无天然HI抗体。

HI试验的步骤如下。

1.人红细胞(任何血型均可,A或AB型可能比O型更稍敏感),用0.85%NaCl洗3次,制成1%悬液。

2.接种待检分离株的细胞培养必须已经出现明显CPE,整个单层已经破坏。将几管细胞培养合并后冻融1次,然后作连续2倍稀释。

3.按常规作HI试验。通常1和2型容易出现HA。3型有时滴度较低甚至阴性,在细胞培养中传几代可能会增高,但不一定如此。

4.判定标准。待检毒株与某型特异血清的HI滴度达1∶40以上,而与另两型的HI滴度在1∶10以下时即可判为该型。

5.型特异血清在试验前的处理。

(1)先用高岭土吸收以消除非特异HI因素。方法是1∶5血清(用0.85%NaCl稀释)加等量25%用酸处理的高岭土(用0.85%NaCl稀释),摇匀后在室温放置20min。离心除去高岭土。

(2)除去可能存在的HA因素。经高岭土处理的1∶10血清加1/10量的50%红细胞浓悬液,摇匀后在4℃放置1h。离心后收集血清即可供试验用,不必经热灭活。

二、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

(一)样品采集 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同。

(二)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这类病毒在鸡肾细胞培养中可产生合胞体病变,感染细胞的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2.鸡胚接种 待检样品接种于鸡胚绒尿膜,能产生痘疱样病变。

(三)血清学试验 可用中和试验,因为禽类呼肠孤病毒无血凝反应,不像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可用HI。

中和试验可定血清型,多以单层细胞培养进行,所用细胞有鸡胚肝细胞、鸡胚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鸡肾细胞等,非洲绿肾细胞(Vero细胞)有人认为很好而另有人认为不好。

琼胶扩散试验由于简便,用者不少,但不如中和试验精确,不能定血清型。

直接、间接的荧光抗体染色法及ELISA法均有应用,认为效果与中和试验相似。

(徐为燕编)

三、草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本病毒是引起草鱼出血病的病原,主要感染当年草鱼鱼种,症状表现为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呈不同程度的斑点状或块状的微血管充血,在体表常见于鳍基、鳃基、眼眶、口腔、下颚等处。

(一)样品采集 采取濒死病鱼的病变组织;人工感染鱼采取肾组织。病毒悬液的制备可将病鱼体表洗净,用70%酒精消毒,然后剖开鱼体,取下典型病变组织或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剪碎,磨成1∶10匀浆,离心后吸取上清液,然后用6号垂熔玻璃滤器或赛氏滤器过滤。将滤液接种5种培养基(普通鱼肉汤或鱼肉琼脂平板、血琼脂、沙氏培养基和霉形体培养基),应无细菌生长。

(二)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将病毒悬液接种在草鱼吻端组织细胞株(ZC7901)的细胞单层上(维持液不含血清,置25~30℃培养,每天观察。如果出现细胞折光力增强、颗粒增多、细胞变圆或拉长,最后细胞全部脱落等现象,说明病毒已经生长。必须指出,来自鱼体不同组织的细胞系,对病毒的易感性不同。如吻端细胞、鱼肉细胞、鱼性腺细胞能引起以上的病变;而在草鱼尾鳍组织细胞中病毒虽能繁殖但不引起上述病变。

2.动物试验 将无菌滤液从腹鳍基部接种到同种、同龄健康鱼体的腹腔内,每尾0.2~0.4ml,将鱼饲养在与自然发病相同的水温下;几天后试验鱼有80~100%死亡,其症状与自然发病鱼一致。将这种第二代鱼的病变组织再按上法感染同种同龄鱼(这叫传代感染;目的排除外毒素的致病可能性)。如此反复三次便可认为在鱼体上分离到了该病的病毒。

(三)血清学试验 常用的诊断方法为中和试验。但据武汉病毒所初步证明ELISA灵敏度较高,是当前诊断该病毒的有效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