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儿科药物手册》第1页(1598字)
【制剂规格】:
注射剂:40万U,80万U,100万U,160万U。
【药理作用】:
系快速型繁殖期杀菌剂,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细胞破裂死亡。对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作用较强,对少数阴性杆菌亦有效。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芽孢梭菌、穿透芽孢梭菌、螺旋体和放线菌对本品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本品敏感性变化较大。
【药动学】:
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较差。肌内注射吸收迅速,Tmax为15~30min。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和体腔中。不易进入无血液供应区和脓肿腔中,易渗入有炎症的组织中。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血浓度的10%~30%,大剂量静脉给药可达有效抑菌药物浓度。血清蛋白结合率为46%~58%,消除迅速,主要经肾脏代谢,肾功能正常患者,T1/2为0.5h,新生儿为2~5h,尿闭者可达7~10h。
【适应症】: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中耳炎、菌血症、淋病、梅毒、白喉、鼠咬热、气性坏疽、炭疽及放线菌病等。
【用法、用量】:
肌注:每日3万~5万U/kg,分2~3次。静滴:每日5万~20万U/kg,每日2~4次。新生儿肌注或静滴5万U/kg,每日2~3次;早产儿3万U/kg,每日2~3次。重症者剂量可适当增大,并根据肾功能适时调节剂量和给药间隔。
【不良反应】:
可有皮肤过敏和器官过敏等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大剂量注射时,易引起中枢神经毒性,如幻觉、肌肉痉挛、癫癎大发作等反应。若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并于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0.5~1.0mg;心跳停止者可作心内注射(幼儿酌减),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临床症状无改善者,0.5h后重复给药。
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及变态反应史。首次使用或停用72h以上者,必须作皮内药敏试验,反应阴性者方可使用。但反应阴性者也可能发生变态反应,给药后应观察一段时间。有的患者皮肤试验时就可能发生变态反应,也要特别注意。
用本品治疗梅毒或其他感染时,有可能出现发热、出汗、头痛、损伤部位反应和症状加重的现象,称治疗矛盾,即雅-赫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这可能是由被杀死的病原体释放的内毒素所致,或因病灶消炎过快,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药物相互作用】:
丙磺舒、水杨酸类、吲哚美辛、保泰松等可提高本品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毒性亦可增加。大剂量能干扰血凝机制,增强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作用,可升高氨甲蝶呤的血药浓度。铁、锌、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以及酸性注射液、氧化剂、还原剂或羟化物可降低本品的作用。不应与脂肪乳、红霉素、万古霉素、林可霉素、两性霉素、头孢噻吩、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氯丙嗪、异丙嗪、苯妥英钠、维生素C和B族、碳酸氢钠等同时加入静脉输液中。
【注意事项】:
过敏者禁用。不宜作鞘内注射。破伤风和白喉患者,可采用本品杀灭病原菌,阻止产生毒素,但不能代替抗毒素治疗。青霉素钾盐不可静脉推注。本品不耐酸和酶。溶解后宜冰箱保存,当日用完。青霉素效价单位以结晶青霉素钠为标准,每单位相当于0.6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