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儿科药物手册》第189页(1432字)
【制剂规格】:
片剂:0.25mg;注射剂:0.5mg。
【药理作用】:
系毛花洋地黄类强心药。其特点是作用快,排泄快,蓄积少。能增加心肌儿茶酚胺浓度和抑制心肌纤维Na+-K+-ATP酶,使心肌细胞收缩期钙离子浓度提高,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出量增加,肺微血管压与静脉压下降,淤血减轻,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降低窦房和房室传导。
【药动学】:
口服吸收不规则,可吸收50%~70%,Tmax为0.5~1.5h,0.5~2h起效,2~6h后作用最大;静注10~30min生效,1~4h达最大效应,可持续6h。T1/2为32~48h。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
【适应症】:
用于各种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用法、用量】:
剂量宜个体化。给药途径变换,剂量应减少1/5~1/4。口服:洋地黄化剂量,≤2岁,0.04~0.05mg/kg;>2岁,0.03~0.04mg/kg;首剂用总剂量的1/2,余1/2量分2次,8~12h1次;维持量,每日量为洋地黄化剂量的1/4,分2次,每12h1次。新生儿,洋地黄化剂量,早产儿,0.02mg/kg,足月儿,0.03mg/kg,首剂用总剂量的1/2,余1/2量分2次,8~12h1次;维持量,每日量为洋地黄化剂量的1/4,分2次,每12h1次。静注:为口服量的2/3~3/4,用法同口服。
下表参考剂量是基于正常体重和肾功能正常者。10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相同,每日1次,10岁以下儿童,每日2~3次。
【不良反应】:
常见有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可能中毒),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无力、频繁期前收缩、二联律、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P-R间期延长、黄视(中毒症状)、神经痛和谵妄等。少见有色觉异常如视物模糊或腹泻、精神抑郁等。罕有皮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呋塞米、布美他尼、阿米洛利等排钾利尿药,两性霉素B以及皮质激素等可引起低血钾而致本品中毒。镁盐、铝盐等制酸剂,白陶土、果胶等吸附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离子交换树脂、青霉胺、甲氧氯普胺、巴比妥类、利福平、沙丁胺醇等可减弱本品作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奎尼丁、奎宁、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卡托普利、螺内酯、苯二氮类、环孢素、红霉素、四环素、吲哚美辛等可升高本品血药浓度或延长半衰期,易致中毒。与钙盐或镁盐注射剂、拟肾上腺素药、利舍平、胍乙啶、泮库溴铵、琥珀酰胆碱等合用可致严重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显着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预激综合征(房扑、房颤),心肌炎患者禁用。甲状腺功能低下、高钙血症、低钾血症、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应定期监测心电、血电解质、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等,过量或出现中毒反应应停药,对症处理,可给予活性炭等吸附剂、依地酸钠等钙螯合剂,亦可给予地高辛免疫抗原结合片段。体弱者应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