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135页(3093字)

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症,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严重者发生骨骼畸形。发病原因往往是日光照射不足,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不足;或生长速度过快,需要量增多以及胃肠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肝、肾损害使维生素D的羟化作用发生障碍[分别使25~(OH)D3和1,25~(OH)D3生成减少]等而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经肠吸收减少,血钙、血磷下降。血钙下降引起甲状旁腺功能继发性亢进,骨质脱钙使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磷大量经肾排出,血磷降低。因血钙、磷乘积下降,使排列成行的成熟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不能钙化而继续增殖,形成骨样组织堆积于骨骺端,造成临时钙化带增厚,骨骺膨大(临床可见肋串珠、手镯、脚镯,而骨的生长则停滞不前。扁骨和长骨骨膜下的成骨活动也同样发生障碍,骨皮质逐渐为不坚硬的骨样组织所代替。临床上出现颅骨软化、方颅,骨干骨化障碍形成骨质疏松,容易受肌肉韧带的牵拉和重力的影响,发生弯曲畸形,甚至病理性骨折。

【诊断】

1.病史 患者多见于婴幼儿,发病季节为冬春季,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慢性腹泻史或肝、胆、肾疾病以及孕母有维生素D缺乏现象等。

2.佝偻病的临床分度

(1)轻度: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2)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O型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3.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根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项综合资料,可分以下各期。

(1)初期:多为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孕母缺钙者小儿出生2个月内即可有明显佝偻病表现)。早期常有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亦较常见,并有轻度骨骼改变的体征。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经处理后,症状改善,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原先的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深。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正常,仅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4.先天性佝偻病 又称胎儿佝偻病,较少见。在极北地区(如黑江省)有时可见。大多发生在多产妇和少见阳光的孕妇或怀孕期间食物中维生素D明显不足。妊娠期常伴腰酸、手足发麻、小腿抽筋等低钙血症。新生儿期即可见囟门特大,前后囟相通,常伴低钙惊厥。X线长骨片示干骺端典型的佝偻病病变(尺骨及桡骨下端较明显),血生化变化不大,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

5.迟发性佝偻病 临床表现与婴儿期不同,易被忽视。发病年龄多为9~16岁,出现全身无力、膝痛、下肢软而无力、变形、走路瞬间跛行、易跌或跪倒、肢麻小腿抽筋。X线变化较血生化改变出现晚。

【治疗】

1.初期治疗 每日口服维生素D35000~100001U,连服1个月,或每月肌内注射维生素 D240万IU(或 D330万IU),连用2次。

2.激期治疗 每日口服维生素D10000~200001U,连服1个月,或每月肌内注射维生素 D240万 IU(或 D330万 IU),连用2~3次。使用维生素D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治疗后3个月不好转者,应查找原因。切勿过多使用维生素D,以防中毒。如选用1,25二羟钙化醇(活性 D),剂量按每日0.04~0.08μg/kg。

3.复期治疗 多晒太阳,冬季给予 D10~20万IU,1次口服或肌内注射。

4.后遗症的治疗 无需药物治疗。应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可做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严重者,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预防】

1.日光浴 日光中的紫外线使皮肤中人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故日光浴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好方法。孕妇、哺乳母亲和婴儿都宜晒太阳.婴幼儿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1h以上。

2.维生素D制剂 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的孕妇,妊娠后期应给维生素 D10~20万 IU,同时服用钙剂。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天或过冬出生的婴儿可于生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1000IU。不能口服者给维生素D10~20万 IU肌内注射。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4周开始每日给维生素D400~8001U,相当于浓缩肝油5滴(每克含维生素D5000IU)或1次投给维生素D,一般北方小儿可给20~40万IU,南方10~20万IU口服或肌内注射。高发病地区,可在冬春季两次给药。

3.饮食 多吃富有维生素D的食物,如肝类、奶、奶油、鱼卵、蛋黄等。

4.给维生素D宜适当,如果过量可致中毒。

【附】维生素D过多症

1.病史 长期大量服用或短期超量误服维生素D或对维生素D过于敏感,均可导致中毒。

2.临床表现 轻者或早期表现可有低热、烦躁、易激惹,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渴、无力等。重者或晚期可出现高热、多尿、烦躁、脱水、嗜睡、昏迷、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因高钙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而致死。

3.实验室检查 血钙增高,尿钙增加,尿蛋白阳性,血尿素氮增加。X线长骨摄片临时钙化带过度钙化,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其他组织器官可出现异位钙化灶。

4.治疗 立即停用维生素D,处理高钙血症,限制钙盐摄入,给利尿剂加速钙的排泄,同时应用强的松或氢氧化铝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