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11页(789字)

60年代我国进行经济调整时期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当时讨论主要集中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两大部类和农、轻、重比例的关系,以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出现了重新研究和讨论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热潮。这次讨论紧密结合我国经济调整的实际,在理论上又有进展:

(一)关于扩大再生产的类型问题 60年代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简单再生产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这次则转向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对于划分外延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界线,如何选择扩大再生产的类型,以及如何实现从外延为主向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过渡都进行了讨论。

(二)关于两大部类的对比关系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问题 60年代对这问题的讨论是在肯定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展开的。这次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中物化劳动的比重不断降低,因此,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是必然的客观经济规律。更多的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位产品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之比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因此,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否定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在再生产理论研究中,把人口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问题提到了应有的地位,研究了物质资料再生产与人口、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人口再生产的规律性。理论界一致认为60年代对马寅初人口理论的批判是在“左”的思想支配下进行的错误的批判。此外,关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公式都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