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46页(4018字)

30多年来对近代作家近200名进行了研究。其其中评论较多,争论较大的有以下一些作家。

龚自珍 关于龚自珍的时代属性,多数人认为属于近代,也有人认为他死于鸦片战争后一年,主要生活与创作都属于古代。关于他的阶级属性,有人认为属于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有的认为属于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关于他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的认为他是近代文学的开山大师、一代之风的开创者、近代歌和散文的先驱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意大利的但丁相似;有的则认为他对封建社会的某些批判虽然深刻,但其政治思想终究没有超出自然经济与君主制度的范围,他的文艺思想虽有积极可取之处,但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见解仍旧属于封建正统的文艺观。关于他的政治思想,有的认为他呼吁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先驱者;有的则认为他虽然辛辣地批判君权与官僚政治,但却不提倡民权,而是提高官权。

黄遵宪 关于他的政治思想属性和思想转变期,有的认为他早期已经认识到农民的力量,产生了民主思想,后期已经否定了君主立宪,倾向于民主共和。有的则认为他始终站在封建官僚大地主的立场上,虽曾倾向改良派,但很温和。有的认为,他在义和团运动以前,曾经主张“变法从西”,和封建顽固派存在着某些矛盾,但基本立场仍然是维护封建统治和敌视人民革命;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不但顽固地维护封建君权,而且要求与帝国主义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对人民群众表现了刻骨的仇恨。有的认为他早年属于地主阶级,在出任驻日参赞时期转变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他的《日本国志》既有抵抗侵略、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思想,又有害怕人民、顽固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思想。关于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得失,有的着重强调他提倡“我手写我口”的诗歌散文化的进步意义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有的则认为他虽然提倡“我手写我口”,但多数诗仍然以用典擅长。他重视民歌,某些诗也有民歌风味,但多数诗并不通俗。他主张诗歌的散文化,但没注意到诗歌的音乐性特点。他提倡“诗之中有人”,“诗之外有事”,但提法含混。他主张“别创诗界”,但其诗作只是“旧瓶装新酒”。他的诗既有反侵略、反封建的进步性,又有害怕民主革命、诬蔑人民群众的封建性。

梁启超 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学术界肯定他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及创办《新小说》杂志等对推动文学改革作出的重大贡献。对他从进步到落后、反动的复杂性的认识,意见也多一致,但关于他的文学活动的分期和理论的得失方面的认识却不相同。关于他的文学活动分期,有的以1907年作为分界,分前后两期,肯定前期,否定后期。有的则分为三期:1895-1900年为第一期,文学作品表现了救国救民、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1900-1903年为第二期,是他文学创作较多和最活跃的时期,表现了抨击清政府的腐朽,改良社会的壮志,比前一时期更强烈地表现了进步、冒险精神;1904-1927年为第三期,文学创作呈现十分暗淡衰落的状态。梁启超提倡新小说,认为旧小说是旧社会政治腐败的总根源。对此,有的认为反映了他对创造新文学的追求,有的认为暴露了他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有的认为是为清政府开脱罪责。关于梁启超主张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有的认为是反映了文学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群众在文学上的要求,有的认为他仍然把小说当成了下等人的读物。关于他对“诗界革命”的提倡,有的认为反映了诗歌发展的趋势,但不主张改革旧形式是其不足之处,有的认为他提倡“诗界革命”是为了抵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王国维 学术界一致肯定他是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美学家和戏曲史家,政治立场虽然落后,但在文学理论等方面却有所建树。在关于王氏美学思想的研究中,有的偏重于王国维和叔本华等人的对比,疏解王氏美学术语的本意;有的偏重于和严羽等人的对比;有的则偏重于判断他的思想体系的属性和价值。关于他的美学思想结构,有的认为包括古雅说,游戏说,天才说,境界说;有的认为境界说是其核心。关于王国维美学思想体系的属性和价值的评价,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他的基本倾向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美主义,以“境界”为文学的根本,是本末倒置,整体上糟粕多于精华。他宣扬艺术至上,排斥文艺的思想内容;宣扬主观唯心主义,排斥文艺与社会的血缘关系;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排斥文艺的政治倾向性。另一种意见,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大体上立足于唯物主义,具有现实主义倾向,提出了一些具有辩证因素的美学范畴。第三种意见认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基石是唯意志论和直观论。当他解释“境界”来源的时候,完全陷入唯心主义;当他运用“境界”说阐述文艺内部规律的时候,却能够揭示艺术境界的特殊矛盾,说明文艺的特征。他的美学思想虽属于唯心主义,但却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范畴,如文艺学的本质论、作品论、作家论、创作论、方法论和鉴赏论等。

章太炎 他的文学思想比较为人注意,一般都注意到其中既有进步性,又有驳杂和保守的特点。近来有人对他的文学思想进行新的概括,认为民族思想、鲜明的革命要求、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构成了他的矛盾而又统一的文学思想,决定了他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鼓吹者,又是我国传统文学体系的总结者,他的文学理论包括义界论、文体论、法式论和流变论。关于章太炎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有人认为他持反对态度而和反动流派结成了同盟;有人认为他起了积极作用:吴虞和陈独秀一些反孔文章的论点来自他的《诸子学说略》,鲁迅的《狂人日记》、《出关》,钱玄同对“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抨击,以及用白话代替文言的主张,都受到他的积极影响。

李伯元 对于李伯元小说的评价,60年代曾进行过讨论。有人认为他的小说揭示了封建制度崩溃的必然性,是反帝反封建的力作,对新文化运动起了启蒙作用。有人认为他的小说反映了改良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同属于反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是革命小说的对立物,是近代小说的逆流。近几年来,又有人认为他的小说对封建制度既有批判,又有幻想;对帝国主义侵略既反对,又认识不清。他对封建官场的揭露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本质方面,表现了一定的爱国热情。

吴趼人 关于吴趼人的阶级与思想属性有三种说法。一说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一说属于洋务派;一说基本属于改良派,但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思想比较进步,有反帝反封建意识,后期以《上海游骖录》为标志,转向反对民主革命,进而维护封建统治。对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命奇冤》等小说,有人认为对晚清社会有一定的揭露和谴责,有一定的认识意义,但又有严重的思想缺陷。也有人认为吴趼人对晚清社会的谴责,是出于改良主义的需要,甚至是为了维护封建的“政教风俗”。

刘鹗 关于刘鹗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汉奸,有人认为他是买办思想严重的洋务派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失意的反动政客,有人认为他是不甘沉沦的封建主义思想家。近几年来,有的人又倾向于以复杂性说明其思想特点,认为他反对民主革命,反对义和团运动,维护封建统治,办洋务,但又主张爱民、养民、铲除贪官污吏,主张救国。《老残游记》主要是抨击封建官吏,同时也攻击民主革命派。

曾朴 关于曾朴的政治属性,有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两说。关于《孽海花》的评价,有人认为倾向革命,寓意深远,结构工巧,文词斐然,起过战斗作用,是晚清最佳小说;有人认为它宣扬封建正统思想和道德观念,仅以琐闻趣事取胜,趣味低下,在当时也没有进步作用;有人认为这部小说的主要倾向是进步的,有时把批判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颂扬资产阶级革命家,但删掉了金天翮原稿中的一些激烈言论,小说中轶闻艳情过多,又同情光绪皇帝

苏曼殊 关于苏曼殊的文学活动,有人认为翻译的意义大于创作,有人认为创作大于翻译。关于他的小说,有人认为格调低沉、悲观厌世,有的认为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关于他的小说的影响,有的认为是“鸳鸯蝴蝶派”的先声,有的认为与“鸳鸯蝴蝶派”无关。

【参考文献】: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九编。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近代文学史稿》。

杨天石、刘彦成:《南社》。

杨天石:《黄遵宪》。

管林、钟贤培、陈新璋:《龚自珍研究》。

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近代室编:《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概论卷》、《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诗文卷》、《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戏剧、民间文学卷》。

仰山、林岗:《1980年近代文学研究概况》。

赵慎修、林岗:《1981年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林岗、荒原:《1982年近代文学研究综述》。

王飙、林岗:《1983年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