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有关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54页(1261字)
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占领先地位。出版的学术着作主要有吴玉章的《辛亥革命》,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上、中、下册),金冲及、胡绳武编着的《辛亥革命史稿》(第1卷),李新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第1卷上下册)、隗迎涛的《四川保路运动史》以及张磊的《孙中山思想研究》、向明轩的《孙中山传》等近20种,研究辛亥革命的文章2000多篇,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政党、会党、清政府、人物评价等各个领域,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党。辛亥革命前,国内出现了同盟会、华兴会、光复会等政党,对于这些政党的性质、评价以及相互关系,都有不同看法。关于同盟会的性质,有人认为是一个标准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有人则认为既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又是一个包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急进派、资产阶级自由派、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松懈联盟,是具有两重性质的政治组织。关于光复会的性质,有人认为是地主阶级反满派的反清革命团体;也有人认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民主革命团体。1907年焦达峰等在东京成立了共进会,有人认为这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也有人认为这是独树一帜的团体。1911年宋教仁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有的认为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有的认为分裂因素是主要的。对光复会《龙华会章程》的评价也有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章程》带有比较浓厚的大汉族主义色彩的反满民族思想;第二种意见认为《章程》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切实际的主观社会主义的幻想,也反映了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善良愿望;第三种意见认为《章程》中心反映的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政治主张。
对立宪派的评价。传统的说法对资产阶级立宪派大都是否定的。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前立宪派反对武装起义,配合清廷破坏革命,为假立宪奔走呼号,武昌起义后,各地立宪派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篡权活动,许多革命政权丧失在他们手中。近年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立宪派和革命派都是代表同一上升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都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差异的是用暴力革命还是用和平请愿,是用民主立宪还是用君主立宪来达到这个目标,两派虽有激缓之分,但实质一致,殊途同归。还有人认为可将立宪派分为武昌起义前、后和南京临时政府至二次革命三个时期,分段评述,具体分析其是非功过。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60年代初期有些论着认为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政府。吴玉章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南京临时政府既有立宪党人,也有官僚军阀,但革命党人还是占着主要的地位,是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权(《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0年)。这种观点近年来得到进一步阐发,有的论着从临时政府组织成员的构成,各派所处的地位,临时政府发布的各项政令以及它所反映出来的软弱性等方面论证它的资产阶级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