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24页(878字)
竺可桢对我国科学史研究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1952年到1953年他曾多次召集有关科学家讨论如何开展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的问题。1954年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竺可桢为主任委员,叶企孙、侯外庐为副主任委员,并在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内设立“自然科学史组”。当时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展开了自然科学史的研究工作。同年8月,竺可桢发表了“为什么要研究我国古代科学史”一文(《人民日报》1954年8月27日),指出:“历史上的科学资料不但可以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还可以帮助基本学科的理论研究”。1656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科学史讨论会,对全国自然科学史和技术史的研究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和组织作用,给科学史和技术史的研究工作者指出了研究方向和方法,明确了科学史研究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实际的贡献,也使大家对全国科学史研究力量和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1956年9月以竺可桢为首的中国科学史代表团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科学史会议。会议通过并正式接纳我国为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员。1957年在历史二所自然科学史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直属科学院领导。于此前后,某些科研单位内也相应地成立了一些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中国自然科学史委员会组织下,我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从1966年到1975年,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基本上是个空白。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科技史研究机构相继恢复。1975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改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也设立了科学史研究组织,制定了研究计划。1980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到1985年底会员已有700多人。学会建立了数学史、天文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农学史等10个学科委员会。
自然科学史所近几年来(1978年-1985年)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有数十名,这标志着科学史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