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50页(748字)
建国以来,对少数民族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的研究文章大多数是介绍性的或描述性的,缺乏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但也有一些文章,从社会学、文艺学、民俗学、发生学和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郝连休的《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乌丙安的《论中国风物传说圈》(《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2期)、段宝林的《民间笑话美学意义的新探》(《民间文艺集刊》1982年第4期)、刘亚湖的《浅淡民歌的意境美》(《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3期)、贾芝的《民间故事的魅力》(《民间文学》1962年12期)、马学良的《开展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课题——试论少数民族的诗歌格律》(《民族文学研究》1985年第2期)、张亚雄的《花儿古今谈》(《民间文学论坛》1982年第2期)、何彬的《中国西南地区与日本民间故事传播途径浅谈》、(《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2期)、刘守华的《佛本生故事与傣族阿銮故事》(《民间文学论坛》1984年第1期)、郝连休的《论我国各民族的鲁班传说》(《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2期)、过伟的《孟姜女传说在壮、侗、毛难、仫佬族中的流传和变异》(《民族文学研究》1983年创刊号)、陈驹的《壮族民歌中的数序漫议》(《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4期)。这些文章,从选题的角度到研究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独创性。尤其是比较研究的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黄勇刹的《壮族歌谣概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歌谣研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作者以自己采集、创作民歌的切身体会,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壮族歌谣的流传情况、艺术风格和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