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言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65页(2403字)
我国的蒙古语文研究起步较早,1947年在齐齐哈尔内蒙古军政大学就建立过蒙古语文研究室。1949年,清格尔泰编写的我国第一本简要介绍现代蒙古语语法体系的《蒙文文法》由内蒙古日报社出版,
50年代中期,我国的蒙古语文研究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先后两次组织了全国范围的蒙古语族语言和方言普查,涉及的语种有蒙古语、达斡尔语、土族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保安语。参加调查的人员累计120余人,调查点60多个。在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蒙古语文科研工作全面展开,专设的或附设于有关院校的蒙古语文研究机构相继建立,经常性的研究工作持续进行。内蒙古大学60年代在调查蒙古语方言和编写现代蒙语专业教材方面,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
十年动乱中,蒙古语文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科研活动几乎完全停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逐步得到恢复,而且以大大超出50年代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蒙古语语音学、语法学、方言学和蒙古文正字法的研究逐步深入。这期间除发表了大量蒙古语文科研论文外,还出版了许多专着。语法方面有清格尔泰编的《现代蒙古语语法》,那森柏、哈斯额尔敦、斯琴、朝格图、达瓦达布格、图力更、那仁巴图合编的《现代蒙古语》和其他十来种蒙古语语法书。文字方面有包祥的《蒙古文字学》,包力高的《蒙古文字简史》等。词汇方面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的各种《蒙汉辞典》、《汉蒙辞典》,确精扎布巴德马等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文和托忒蒙文对照蒙语辞典》,以及其他工具书和有关论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现代蒙古语的工作取得了进展,利用电子计算机研究蒙古语文的工作也有了良好的开端。
蒙古语文工作者对长期以来意见不尽一致的学术问题展开了讨论。例如关于划分我国蒙古语方言问题,有些学者主张分为两种,有些学者主张分为三种,也有主张分为四种或五种的。关于选择基础方言标准音问题,除了一致认为应以内蒙古方言为基础方言外,有些学者主张以为接近,但有细微差别,有人认为可以互为补充的二种土语的语音为标准音,有些学者则主张以单一的土语的语音为标准音。关于外语借词和外国人名地名的写法问题,有些学者主张主要通过以汉语为媒介的办法解决,有些学者主张主要通过“名从主人”的办法解决。关于设计蒙古语音标方案问题,有些学者主张凡与汉语拼音方案中读音一样的蒙古语音,即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形式,有些学者主张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主要根据蒙语语音特点单独处理。这些争论,有的已得到初步解决,有的尚在进一步探讨之中。在诸如蒙古语标准音元音音位的确定和描写,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划分和处理等问题上,学者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
在继续强调研究学习、使用蒙古语文中提出的实际问题的同时,为了探索蒙古语言的发展历史,对于亲属语言和中世纪蒙古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分别由照那斯图、道布、仲素纯、刘照雄、布和等编写的蒙古语族6种语言的简志,喻世长着的《论蒙古语族的形成和发展》,道布整理、转写、注释的《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汇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分别由巴雅尔、道润梯步、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等校勘、注译的《蒙古秘史》、《〈蒙古秘史〉词汇选释》,以及清格尔泰、刘凤翥、邢复礼等合撰的《关于契丹小字研究》、《契丹小字研究方法简论》,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编纂的《蒙古语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等,都是这方面的可喜成果。其中对《蒙古秘史》的各种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空白;《关于契丹小字研究》,采取新的方法从形、音、义诸方面进行探索,被国内外学者誉为“开辟了契丹文研究的新阶段”;《蒙古语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包括21册,是“六、五”全国民族学科研究重点项目之一——“阿尔泰语系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蒙古语文工作学习资料》,绥远人民出版社,1953年。
清格尔泰:《语文工作回顾》,《蒙古语文》1984年第4期。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内蒙古语文工作的巨大成绩》,《蒙古语文》1984年第6期。
清格尔泰:《关于划分中国蒙古语方言的意见》,《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78年第3期。
确精扎布:《关于蒙古语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78年第3期。
满达夫:《关于划分我国蒙古语方言和确定其基础方言标准音的意见》,《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78年第3期。
图力更:《关于国内蒙古语方言的划分和基础方言以及标准音问题的意见》,《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78年第3期。
道布:《蒙古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3年。应林、高宝珍:《建国三十年民族语文工作纪要》,《民族语文》1979年第4期。
高宝珍:《民族语文工作纪事(1979年9月-1981年12月)》,《民族语文》1982年第2期。
高宝珍:《民族语文工作纪事(1981年10月-1983年8月)》,《民族语文》198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