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批评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66页(627字)

理论批评的深入展开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新文学的繁荣发展。对纳·赛音朝克图为代表的一批中老年作家的研究不断向纵深方向开拓,从偏重于具体作品的评述扩展到对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的全面概括,从而确定了这些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扩大了他们在国内外的影响。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也及时受到了理论批评界的重视和扶持,他们在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加深生活积累和中外文化素养,写出了许多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在研究民族新文学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0年)、巴·布林贝赫的论《心声寻觅者的札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以及关于小说、诗歌、影剧、民间文艺方面的专题论文。它们从各个方面总结了新文学创作的实践经验,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理论批评的战斗作用。

30年来,文艺论争和学术探讨对活跃思想、繁荣创作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如关于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的争论,关于继承民族文学传统和借鉴外来艺术经验的讨论,对民间文学的分类、蒙文格律诗和自由诗评价的不同见解的争鸣等。其中,关于文艺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讨论时间最长,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理解上。通过讨论,大家对发扬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重要意义取得了一致认识,但是由于这一理论问题的复杂性,讨论还将继续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