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和学术活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516页(1649字)
建国初期,虽有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但没有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全科学研究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根据195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的精神于195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山西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后改为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设有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研究室。并创办了本省第一个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学术通讯》。
“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机构撤销,人员四散,全部图书资料丢失。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恢复和重建了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下设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语言、科学社会主义等研究室,还设有《晋阳学刊》和《经济问题》编辑部。1983年6月社会科学研究所改成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部直属研究机构有经济、能源经济、历史、思维科学、人口学、情报等研究所和哲学、文学、科学社会主义、语言等研究室,《晋阳学刊》和《经济问题》继续编辑出版。
粉碎“四人帮”以后,还恢复了山西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山西省文化厅的考古研究所。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和部分厅局与高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一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到1984年底,各单位共计建立了24个研究所(室)。
随着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科研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1984年底,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教学人员已有3518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为135人,其中科研人员85人;省直各研究机构有1021人,副研究员以上34人,讲师、助研140人;高等院校文科教师1726人,副教授以上123人,讲师546人。
各种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学术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全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起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前,学术团体有哲学学会、经济学会、历史学会、新闻工作者协会。“文化大革命”使学术团体停止活动达12年之久。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79年恢复了哲学学会、经济学会和历史学会。在此前后相继成立的学会或研究会有语言学会、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党史学会、政治学会、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57个。此外还有晋中社联、雁北社联。
随着学术团体的建立,学术活动也开展起来,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从真理标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着重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就学术活动的特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结合地方特点,开展专题研究,如多次召开了山西票号学术讨论会、赵树理学术讨论会、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综合经济规划研究会、傅山学术思想讨论会、山西方言讨论会等;二、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钊政策,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各学术团体举办了各种学习讨论会、座谈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和专题讲习班,并组织力量编写了一些教材、宣传材料和通俗读物。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讨论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讨论会、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新技术革命对策讨论会、山西经济发展战略讨论会等,并邀请我国学术界一些知名学者、专家来我省作过数十次专题学术报告;三、围绕国内外的大事开展学术活动,如鲁迅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学术讨论会、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学习《邓小平文选》讨论会、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学术讨论会等。几年来还加强了同国外的学术交流,不仅本省的一些专家学者去国外进行了学术考察,还接待了美、日、法等国家的一些专家、学者来我省访问,交流了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