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茅盾等浙江籍着名作家的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06页(1166字)

对鲁迅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1953年建立了绍兴鲁迅纪念馆,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业余研究。目前,绍兴鲁迅研究学会已编辑《绍兴鲁迅研究专刊》4期。1980年10月成立了浙江鲁迅研究学会。1982年10月浙江省鲁迅研究学会和全国鲁迅研究学会在杭州联合召开全国鲁迅研究学术讨论会,就怎样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研究鲁迅的学术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近百名的研究队伍,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仅从1976年至今,正式出版和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鲁迅研究论着就有500多种。其中黄源的《忆念鲁迅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许钦文的《〈鲁迅日记〉中的我》(19 79年)、孙席珍的《鲁迅与日本文学》(《鲁迅研究》1982年第2辑)、张颂南的《鲁迅美学思想浅探》(1982年)和谢德铣等的《鲁迅在绍兴》(1981年)、俞芳的《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1981年)、余凤高的《鲁迅着作中的自然科学史知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鲁迅对儿童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与龚自珍诗》、《鲁迅早期对尼采学说的利用和改造》等,均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最近出版的余凤高的《鲁迅杂文与科学史》(浙江文艺出版社,1980年),从新的角度介绍了鲁迅。杭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室正在从事《鲁迅学概论》的研究和编着,作者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之加以分析、综合、提高,形成一门系统的新学科。

近年来,茅盾研究有了新的进展。1984年12月在杭州举行全国第二届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就茅盾的文艺思想体系和创作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同年,成立了浙江省茅盾研究会。这几年,发表茅盾研究的论文30多篇,其中《论文学的功能和表现对象》、《从美学角度探索〈子夜〉》、《论茅盾短篇小说的艺术独创性》,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丝鸟(即包维岳)的《从〈蚀〉到〈子夜〉——创作方法上的一个跃进》一文,50年代末就有影响。

此外,对柔石、殷夫、郁达夫、冯雪峰、夏衍、艾青、巴人、林淡秋、陈学昭、许钦文、戴望舒、徐志摩等浙江籍作家,也开展了研究,并举行过多次专题学术活动。有关他们的生平资料已编出10多部,其中为郑择魁的《柔石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陈坚的《夏衍的生活和文学道路》(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骆寒超的《艾青论》(1982年)、丁茂远编的《陈学昭研究专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沈绍镛编辑的《郁达夫散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5种,还编辑出版了《浙江现代作家创作选》、《浙江当代作家创作选》等。

上一篇:唐宋词研究 下一篇:儿童文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