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22页(2849字)
建国前,河南人民历经天灾人祸,一切学术文化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建国后,百废待兴,社会科学事业也是从头起步。30多年来,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6年,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开拓时期。1949年前后,由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各地曾经掀起了大规模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的热潮。在中共河南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各机关团体普遍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各级学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改造了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组织了大批人力,在全省各地广泛进行了社会、经济、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这些活动,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底,开封市成立了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开封分会,是建国后河南省成立的第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1950年,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河南分会成立,1951年创办了建国后全国第一个史学刊物——《新史学通讯》(后改名为《史学月刊》)。当时一些报刊如《河南日报》、《河南大学学报》等,也都陆续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理论文章;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还主持创办了理论文摘刊物《新文萃》,为干部理论学习提供辅导材料。
这一时期,省内各高等院校、党校、干校以及若干业务部门,也分别进行了一部分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但总的说来,全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只是开始,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专业研究力量也相当薄弱。
第二阶段,1957年到1965年,是研究工作发展时期。根据1956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的要求,1957年底建立了河南省历史研究所;1958年9月,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成立,历史所划归分院领导。同时,分院下还建立了哲学、经济、文学三个所(1962年精简机构时,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被撤销,这几个所合并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有关业务由省委宣传部负责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在职干部的理论教育,中共河南省委和各地市党委,自1956年起,陆续建立了在职干部理论学习讲师团,配备了大批专职理论教员,定期在干部中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1958年,省委创办了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中州评论》,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指导全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64年2月初,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及其所属哲学、经济、历史三个学会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的学术活动。
这一时期省里的社会科学事业在逐步发展,但同时,党内“左”的思想的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由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及其后的“反右倾”运动,使相当一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受到伤害,从而严重干扰了社会科学的前进步伐。
第三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是社会科学事业受到严重摧残的时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撤销,历史研究所处于瘫痪状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及其所属的学会被迫停止活动;各高等院校停止招生时间长达6年之久;所有社会科学刊物全部停刊;大量社会科学文献资料被毁灭;绝大部分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人员受到迫害。这时除去部分考古工作者在艰难的条件下继续坚持进行考古发掘外,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几近停顿。
第四阶段,自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以来,是社会科学工作逐步复苏和走向繁荣的时期。1977年起各大专院校迅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1978年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重新建立,1979年2月,改建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与此同时,一部分高等院校和省直单位也纷纷建立起各种专业研究所(室)。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及历史、经济、哲学三个学会于1979年元月同时恢复活动;接着,一个个新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陆续诞生,各地、市、县也相继成立了一大批类似组织。1979年和1981年先后成立了省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改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各地、市、县也陆续成立了党史征编和地方史志编纂机构。
这一时期,各级党校、干校和党委宣传部门也都加强了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省委和一些地市委自1984年起陆续重新组建了在职干部理论学习讲师团;1984年10月,省委理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在此之前,还建立了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省社会科学理论工作的领导。
到1985年底,全省有各类专业社会科学研究所31个,单列的研究室43个,研究中心4个。省社会科学院有哲学、经济、历史、近现代史、考古、文学、科学社会主义、情报等8个研究所,建院5年来,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批成果。省直各业务部门有社会科学研究所(室)27个、研究中心4个,其中除文物、新闻等少数单位外,大部分属于经济专业;这些研究机构各自联系本部门的业务实际,侧重于应用理论方面的探讨,为本部门领导决策提供咨询。各高等院校有社会科学研究所(室)43个,大部分属于教育、历史、文学和古籍整理等类专业,着重结合本校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全省有专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790人;此外,各高等院校有文科教师3700人,各级党校有教师1200余人,这些教师大都兼做一部分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各地党史和地方史志编纂机构、各级党政机关调研部门和一些文化单位,也都有相当一批人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所属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已有52个,有会员15081人;各地市也已成立各种学术团体232个,有会员34872人。这些群众性学术团体积极开展了活动,推动了全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省社联所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自1979年至1985年底,共举行学术讨论会419次,参加人数计34000余人;还出席全国性的学术会议747次,在各次会议上提交的论文共1万余篇,其中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的有7204篇,编印学术论文集93部。1983年10月至1984年3月各学术团体在省社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了一次社会科学优秀论着评奖活动,共评出优秀论着76项,获一等奖的4项,二等奖的23项,三等奖的4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