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71页(623字)

彝族文化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早在40年代国内一些社会学者便对彝族地区的社会历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的调查报告有:费孝通的《禄村农田》,刘汉从1945年至1955年10年间4次到楚雄哀牢山彝村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了《一个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在明清两代迄解放前的发展过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实例》一文(1958年以《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一个典型实例》为题登载在《历史研究》第3期),解放后有关专家和学者一直进行此项研究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研究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1982年设立了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室。1984年成立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任务是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语言文学等方面,对彝族文化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目前正在编写一套“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内容涉及到文化史、科技史、经济史、社会发展史等历史学的诸多方面。主要论文有普珍的《论彝族原始宗教的系统性》(《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1期)、唐楚臣的《彝族的火神话与中华民族火文化》(《彝族文化研究文集》)、钱成润、杜晋云、史岳灵合写的《彝族“禄村今昔”》(同前)、建民的“市场起源的探索——从彝族“十二兽“纪日集会到集场考察市场的起源》(同前)、普珍、龙建民合写的《云南哀牢山摩哈苴彝村经济史略》(《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其中龙建民的《市场起源的探索》一文,考察了原始共同体的裂变、交换和现代市场的起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