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3页(2174字)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或流产及足月分娩后,少数发生于异位妊娠或先天性,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也可发生在绝经以后。早期就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1)阴道出血 产后或流产后,尤其是葡萄胎排空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

2)腹痛 癌组织侵及子宫壁或子宫腔组织引起腹部胀痛,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脏器转移灶破裂所致。

3)转移灶症状

a.常见肺转移,可出现咳嗽、血痰、咯血、胸痛。

b.转移至阴道,有紫蓝色结节,溃破后大出血。

c.转移至脑,有头痛、呕吐、偏瘫、昏迷、抽搐等颅压增高现象,严重者脑疝死亡。

d.穿破子宫,有腹腔内出血。

(2)体征 妇科检查时,子宫可增大或在子宫一侧触及增大的卵巢黄素囊肿。

2.辅助检查

(1)X线摄片 肺转移者,X线胸片可出现小结节状阴影,以后病灶扩大呈棉球状或更大为团块状。

(2)hCG检测 是诊断绒癌的最重要手段,如葡萄胎清除后2~3个月、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后超过一个月或足月妊娠分娩2周后,异位妊娠治疗后,hCG仍持续高值,并有上升,或正常后再上升,结合临床,绒癌诊断基本可确诊。

(3)B超 用于诊断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内病灶。

3.鉴别诊断 绒癌可与其他滋养细胞疾病以及合体细胞子宫内膜炎、胎盘残留等混淆,鉴别要点见表1.6.1。

表1.6.1 绒毛膜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4.临床分期 我国至今仍采用协和医院(1962)制定的分期标准,WHO(1979)提出了新的分期方法。两种方法类同,故并列于表1.6.2。

表1.6.2 滋养细胞肿瘤的分期

【预后】

由于化疗的进展,死亡率已有明显降低,为20%~30%,其预后与多因素有关,WHO有预后评分表,见表1.6.3。

表1.6.3 绒癌预后评分表

注O×A,A×O指患者与丈夫血型;B,AB指患者血型;低度危险≤4分,中度危险5~7分,高度危险≥8分

【治疗】

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

1.化疗 常见化疗药物:5-FU、更生霉素(KSM)、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鬼臼乙叉甙(VP-16)。主要化疗药物见表1.6.4。

用药原则:低度危险常用单药治疗,中度危险宜联合化疗,高度危险或耐药病例用EMA-CO方案。

EMA-CO方案:

第1天VP-16100mg/m2+生理盐水200ml静注;KSM0.5mg静注;MTX100mg/m2静注;MTX200mg/m2静滴12小时。

第2天VP-16100mg/m2+生理盐水200ml;KSM0.5mg静注;FA(叶酸钙)15mg在MTX后24小时开始,肌注或静注,每12小时1次,共4次。

第8天VCR1mg/m2静脉推注;CTX600mg/m2静注。

用药时间举例:1,2,8,…15,16,22(d)…

表1.6.4 几种化疗方案的剂量和用法

2.手术 病变在子宫,化疗无效者可切除子宫,手术范围次广泛及卵巢血管高位结扎,年轻未育者尽可能不切除子宫,以期保留功能,必须切除子宫时仍应保留卵巢。

3.随访 内容同侵蚀性葡萄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