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初诊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13页(2794字)

【产前检查的时间】

应从确诊早孕开始,到所属地段医院妇幼科进行登记,建立孕妇联系保健卡,转入产前初诊,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妇科检查,以后按期复诊。初诊时应了解骨产道及盆腔内生殖器有无异常,测量血压作为基础血压,检查心肺及测尿蛋白和尿糖,对有遗传病家族史或分娩史者,须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绒毛培养或抽水),以降低先天性缺陷儿及遗传患儿的出生率。若无异常,应于妊娠20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妊娠28周前每4周检查一次,妊娠28~36周每2周检查一次,妊娠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若为高危妊娠,酌情增加检查次数。

【产前检查的内容】

1.询问病史 包括:

(1)年龄。

(2)职业 有无有毒物质、射线接触史。

(3)根据末次月经推算预产期 根据末次月经,月经周期,早孕反应出现时间,早孕时子宫大小,胎动出现时间来确定预产期。

(4)既往妊娠分娩史 有无不孕史及治疗情况,有无流产、死胎、死产情况,以及分娩方式、处理情况、新生儿情况。

(5)本次妊娠过程 早孕反应情况,病毒感染及用药情况,胎动开始时间,有无阴道流血、头痛、心悸、气短、下肢浮肿情况。

(6)既往史及手术史 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传染性疾病史。

(7)家族史 有无近亲结婚、高血压、糖尿病、双胎等疾病史。

(8)丈夫健康情况及双方三代遗传疾病史。

2.全身检查 观察发育、营养、步态,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查心肺、肝脾、脊柱、乳房及水肿情况。

3.产科检查

(1)腹部检查

1)望 注意腹形大小,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水肿等。宫底过高,应考虑到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可能;宫底过低,应考虑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周推算错误等。

2)触 测腹围宫高,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衔接情况。

第一步手法 检查者双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双手在宫底部轻轻触摸下按,判断宫底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第二步手法 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第三步手法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胎头抑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第四步手法 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3)听 妊娠3月左右即可通过超声多普勒胎心听诊仪听取胎心音。

(2)骨盆测量 常用外测量径线有:

1)髂棘间径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3)骶耻外径 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

4)出口横径 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5)出口后矢状径 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检查者戴指套的右手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手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测量器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长度,正常值为8~9cm。

6)耻骨弓角度 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的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型、血糖、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测定,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白带常规。

(2)B超检查 妊娠20~24周应用B超进行胎儿畸形筛查,妊娠32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检查(如血、尿雌激素测定,血清胎盘催乳素测定等)。

(3)特殊检查 如有死胎、死产、胎儿畸形史,患遗传性疾病者及高龄孕妇,需检测孕妇血甲胎蛋白,羊水细胞培养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特殊酶的检测以及早发现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缺陷。

5.其他

(1)进行宣教 让产妇了解孕期生理卫生知识,进行自我监护,同时以讲课和录像形式让孕妇消除对生产、分娩的恐惧心理,使产妇在心理上、精神上、物质上有充分的准备,安全渡过妊娠、分娩、产褥这三个时期。另外向孕妇及家属讲明产前检查重要性,以取得配合。提供均衡食谱,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合理安排生活有充分的休息、睡眠、适量的运动。

(2)对于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或高危妊娠,应结合有关科室会诊,及早转入高危门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