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50页(1287字)

【释义】:

新生儿破伤风系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的疾病。多在出生后第4~7d发病,故又称“七日风”或“四六风”。

【诊断】:

1.临床表现 常有不洁断脐史,潜伏期3~14d,通常为4~8d。潜伏期愈短,病情愈重。起病时哭吵不安,牙关紧闭,不久口角向上牵动,举眉皱额,双眼闭合,呈“苦笑”面容,随后呈痉挛性抽搐,间歇时肌肉仍紧张,重者角弓反张,如痉挛影响呼吸肌和喉肌则引起呼吸困难、青紫和窒息。痉挛时发时停,各种轻微刺激如声音、光线、触摸、针刺等均可诱发。以压舌板压舌根,牙关紧闭诱出苦笑面容,有助诊断。患儿神志清,早期多不发热,后期可能有低热或高热。痉挛期约为1~4周,痉挛停止进入恢复期。

2.辅助检查 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作厌氧菌培养,部分患儿可查到破伤风杆菌。

3.鉴别诊断

(1)新生儿低钙血症 主要表现为不安、惊跳、震颤和惊厥,偶尔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发作间期小儿一般情况良好,血钙总量低于1.75~2.00mmol/L。

(2)新生儿颅内出血 多数有窒息和难产史,头颅B超和CT检查有助诊断。

(3)新生儿低血糖症 表现为神萎、嗜睡、呼吸困难,或烦躁、震颤、惊厥,或呼吸暂停,血糖低于2.2mmol/L。

【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室内要安静、遮光,清除鼻咽部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鼻饲供营养,频发痉挛者由肠道外静脉营养。窒息或呼吸衰竭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脐部换药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1%~2%碘酊及70%酒精消毒,每日1次,直至创面愈合。

2.药物治疗

(1)抗毒素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10000~30000u静脉点滴。注射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抗毒素只能中和尚未与神经结合的毒素,应尽早使用。

(2)抗生素 青霉素杀灭破伤风杆菌,剂量为每日10万~20万u/kg,静脉注射,疗程7~10d。甲硝唑每日7~15mg/kg,疗程7d。

3.止痉 首选地西泮(安定),剂量每次0.3~0.5mg/kg静脉缓推,或胃管给药每3~6小时1次,若止痉效果不佳,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日2.5~10mg/kg,每4小时1次。或氯丙嗪每次1mg/kg,每6~8小时1次。或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mg/kg肌内或静脉注射,首剂后12h起用维持量每日1次3~5mg/kg。或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鼻胃管注入或灌肠。最好两种止痉药交替使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