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29页(1157字)
【适应证】
(1)大量心包积液有心包填塞症状者,抽液减压,缓解症状。
(2)心包积液性质未明,抽液检验,明确诊断。
(3)化脓性心包积液,抽脓冲洗,注入药物。
【操作方法】
(1)患儿取半坐卧位或半坐位,由助手协助固定体位。叩出心浊音界,用龙胆紫做好标记。
(2)穿刺部位 小儿多选用胸左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2cm处,向后稍向右方向进入;也可选胸骨剑突与左肋下缘交界处,进针时向后向上稍向左,使针与腹壁呈30°~45°角徐徐推进,避免伤及腹膜及横膈。
(3)以穿刺点(可结合超声心动图定点)为中心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注射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从皮肤至心包外层,边进针边注药。
(4)术者最好采取稳坐位,用一接有橡皮管(或三路活塞)的心包穿刺针,先用血管钳将橡皮管夹紧。选择上述一个部位进行穿刺,缓慢进针,术者把稳针头,由助手开放与夹闭血管钳。一般进针2~3cm即有落空感,针头阻力消失,同时可以感到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表示已进入心包,应停止进针,开放血管钳,试抽心包液,抽得液体时,固定穿刺针,即不再移动。欲取下针筒时,宜先用血管钳夹紧橡皮管(用三路活塞者除外)。
(5)抽液完毕,无菌纱布压迫迅速拔针,以黏膏固定。
【注意事项】
(1)心包穿刺有一定危险性,需做好术前准备及辅助检查,以估测心包积液量的多少。操作要慎重、仔细。术前服镇静剂,便于术后休息。
(2)进针要慢,如觉心脏跳动撞及针尖,应将针头后退少许,如为血性液体,应停止穿刺,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症状。
(3)抽液要慢,量不宜多。第一次抽液不宜超过100ml,以后每次抽液不超过300ml。若大量积液需减压,引流心包液体每分钟不超过20~30m1,因大量抽吸减压后,回心血量骤增,可导致急性肺水肿。术中、术后应注意面色、呼吸、脉搏、血压。
(4)如穿刺不顺利,抽不出液体时,应变换针尖位置,但要谨慎试行,避免伤及心脏及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