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146页(656字)

【定义】鼻血亦称鼻衄,其原因分局部性和全身性。局部由外伤或受损,鼻粘膜萎缩干燥或溃疡,肿瘤等。全身性原因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血液病,维生素缺乏,血管病,肝硬化,某些药物倒经等。中医认为:鼻血多因肺蕴风热,外感风寒,或胃有火邪,阴虚火旺,上迫鼻窍,导致血热妄行所致。

【取穴】主穴: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配穴:耳中、脾、胃。

【方法】先用毫针针刺上述耳穴留针15分钟,每5分钟捻转1次,再用王不留行子贴敷耳穴。

【疗效】共治疗2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痊愈10例占45.5%,有效10例占45.5%,无效2例占9%,总有效率占91%。

【典型病例】男,8岁,反复两侧鼻血3年余。去耳鼻喉科多次急诊处理后暂时止血,隔数周遇鼻塞或感冒症状后又会复发,每次血量少则数滴,多则可达50~100毫升,面色萎黄,诉有头昏,食欲差,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而来门诊。经用耳针针刺穴位。留针15分钟后,再用王不留行子贴敷耳穴,经4次贴敷后,鼻出血完全停止,随访3年无复发,病孩面色红润,胃口好转。

【按语】据四川自贡耳针协作组报告,用耳针针刺上述类同穴位治疗鼻血23例,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

上一篇:白癜风 下一篇: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