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眩晕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195页(1081字)

【定义】颈椎眩晕系指颈椎动脉受压迫,刺激或反射性痉挛而致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或昏厥,又称颈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椎动脉壁粥样硬化症等。临床症状:①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昏厥,当头仰或转动至一方位时出现症状,而头部改变至其他方位时,症状即暂时减弱或消失。发作时患者大多神志清楚。②颈部酸楚、僵硬,手指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伴头脑胀痛、偏头痛、耳鸣、目眩、懒言或少语等。③引颈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常可出现上述症状,X线片可见3~6颈椎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滑椎,椎间孔变小或韧带钙化。

【取穴】主穴:颈椎、晕点(枕与颈椎穴交接处)、神门、胃、肾。配穴:肝、脾。

【典型病例】男,工人,59岁。近3年来颈部项背酸楚、僵硬,有时睡眠姿势不当易患落枕状态,稍活动后就会好转,伴右上肢、大姆指、中指间歇性发麻木,近1周来病情加重,头部姿势稍有改变即感眩晕,甚至有恶心欲吐,全靠他人搀扶,曾去耳鼻喉科诊治排除美尼氏综合征,摄过颈椎X线片,发现颈椎4~7椎体生理弧度消失,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间孔呈轻度狭窄,诊断为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又作CT未发现脑部有任何异常,无占位病变,来我院门诊,经综述资料分析诊断为颈椎性眩晕,即作耳穴电测仪测得:颈椎、肾、神门、心、枕、晕点敏感点明显,即为患者先应用毫针强刺激进入晕点透枕穴,颈椎、肾、神门5分钟后病人即感眩晕好转,颈部转动也并不再有眩晕,因此留针60分钟拔针,病人已不需他人搀扶,能自动行走,但步履稍缓慢,隔1周后能独自来门诊,症状有明显好转,精神、睡眠、食欲都接近如常,痛苦表情全部消失。至今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语】(1)据江苏东海县人民医院石京京报道:应用耳穴贴压治疗颈椎眩晕3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占90%,随访27例,1年内无复发。

(2)笔者对治疗该病的体会:嘱病人每天作15分钟或30分钟颈部锻炼,纠正改变生理弧度,松动颈椎间隙和增大椎间孔距离,枕头要低一些,使椎动脉弯曲扭转压迫减轻,又减轻颈部各肌肉群痉挛,卧睡时保暖,若两法综合应用,使其局部建立一个新环境“使内在平衡,互不干扰”之局面,从而使颈椎动脉供血流畅,大脑供血及供氧到位,起到醒脑神爽止晕止眩耳聪目明的良好境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