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瓷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20页(1760字)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江南一带相对比较安定,北人南逃,南北往来,客观上形成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局面。陶瓷生产方面,瓷窑数量略有减少,但瓷器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时着名的瓷窑有越窑、长沙窑、景德镇窑、曲阳窑等,分别介绍如下:
越窑 越窑是五代时期最着名的瓷窑。这时的窑场进一步扩大,产量、质量迅速提高,达到了有越窑以来的最高峰。吴越统治者钱氏家族垄断了最好的窑场产品供自己享用,并向中原统治者进贡,以求生存。实际上“秘色瓷”已经具有了“官窑”的性质。五代越窑青瓷,胎子还是灰白色,坚致而细腻,釉子青绿色,薄而均匀,温润似玉。装饰风格一改唐代朴实无华而呈繁缛富丽,纹饰很满,线条纤细而流畅,多划花的风格。常见纹饰有:花卉、蝴蝶、鹦鹉、云鹤、海水、龙纹、云凤、人物等,也有绘褐彩及涂金的。如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五代吴越国王钱镠母亲水邱氏墓中出土的带盖罂瓶及浙江临安板桥五代墓出土的四系罂,均用褐彩绘饰云纹或莲瓣纹。杭州钱元瓘墓中出土的龙纹罂,龙身涂金。五代越窑造型比唐代秀巧,很多品种系仿当时的金银器,工艺水平相当高。常见器物有:盘、碗、壶(彩版20)、杯、瓶、罐、粉盒、洗、盏、盏托、唾盂、钵、灯、缸、方盒等。胎子普遍比唐代的薄,花式、花口的碗和盘很多,绝大多数为圈足,执壶流、柄明显加长,并有一定弧度。流、柄的根部下移至腹的中下部,腹多为瓜形或球形(图39)。瓶、罐的腹亦如此。盖多做成荷叶形、宝顶形等别致式样。粉盒的圈足较高、外撇。总之,唐、五代越窑瓷器区别很大,前者敦实古朴,后者秀美精巧。
图39 五代越窑青釉壶
20.越窑青釉划花壶 五代
长沙窑 五代时长沙窑继续烧造釉下褐、绿彩瓷以及青釉瓷,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釉夹耳盖罐。罐盖两端各有一耳,耳上横穿孔,罐肩两端各有两个横向向上直立的带孔耳,可将盖上耳夹在中间,孔中穿绳或棍,起固定作用,设计巧妙实用(彩版21)。其余器型和越窑相似。碗、盘多葵口。罐、壶、瓶多瓜楞式。五代长沙窑也有釉下褐绿彩小长方枕。湖南博物馆藏的一件褐绿彩小枕,枕面有褐彩书写的“贞明”(后梁末帝朱填的年号)年款(915~920年),形制基本同于晚唐。另外,五代时长沙窑还产白瓷,常见的是粉盒,有圆形也有高足方形。有的底足内还有“官”字款。北方窑址不见有类似器物。
21.白釉夹耳盖罐 五代
景德镇窑 窑址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杨梅亭、黄泥头、白虎湾等窑五代时已能生产质量很高的青瓷和白瓷了。青瓷主要仿越窑,以盘、碗为主。白瓷主要有盘、盆、壶、水盂等。青瓷、白瓷均支烧,因此碗、盘等内心或足底都有支烧痕迹。
曲阳窑 五代曲阳窑烧白瓷主要有:盘、碗、壶(图40)、盆、灯、枕、罐、瓶、盂、玩具等品种。制作精细,胎薄,坚硬,釉润,泛青,样式很多。碗、盘、碟多花口或唇口及葵口,底足一般是浅圈足,几乎不见玉璧底。壶罐的造型一改唐代浑厚、古朴的风格,而讲究曲线美。流、柄移至腹部,加长并使之弯曲,腹多瓜楞或球形。这一特点各窑都大同小异,应是时代风格。大多光素无纹,少数划疏简的莲瓣、牡丹等纹饰。
图40 五代白釉壶
此外,五代时河南的鹤壁集窑、密县窑、巩县窑也生产白瓷。五代部分白瓷底部有“官”、“新官”等刻款(图41)。
图41 五代部分白瓷底部的刻款
总之,五代时间虽短,瓷器传世品不太多,窑场较之唐、宋时期少,但所烧瓷器品种多、质量精。尤其是越窑的瓷器,达到其有史以来的顶峰。北方一些窑场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宋代瓷器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