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古瓷引鉴

辽代的瓷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53页(2712字)

在中国的北部,和五代、北宋先后并存的是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916~1125年)。

契丹人原以游牧、渔猎为生,后逐渐转向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定居生活。由于定居生活的需要,手工业生产随之发展起来。辽代手工业工匠主要来源于在战争中被俘虏的中原地区的各行工匠。据史料记载:辽兵占领定州长达八个多月,以后又不断侵扰,“尽驱人民入蕃”,这里肯定有定窑工匠在内。工匠入蕃后,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契丹辖区之内,促进了辽代瓷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辽代瓷器可分两大类,即中原类和契丹类。中原类型的瓷器有从北方流入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到辽地后在当地烧造的。这一类型瓷器的主要器型有注壶、温碗、盖罐、小罐、盏托、长颈壶、花口碗、唾盂、香炉、盘、碟、杯等。精细瓷器胎白、坚致,釉润似玉,颜色白中闪黄,外壁多刻莲瓣纹。有的底足阴刻“官”或“新官”、“尚食局”等款。一般白瓷胎稍厚,釉略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除了白瓷,还有影青、青釉等品种,应是从北宋地区传过去的。

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风格。主要器型有:冠壶、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式盘等。单色釉品种较多,有白釉、绿釉、黄釉、茶叶末釉、酱釉、也有部分三彩釉及白釉剔花的。

鸡冠壶、穿带壶都是仿游牧民族游牧时放在背上用皮子缝制的皮囊壶的造型。鸡冠壶的一般形式是上薄下厚、上扁下圆,上端有管状流口,旁边或有鸡冠状饰物、马鞍状饰物,或有半环梁、圆环梁(图45)、横梁等。有的鸡冠壶的边缘,甚至做出连接皮子的缝线和针脚。辽代鸡冠壶一般说矮的比高的时代要早;壶的上部鸡冠或马鞍饰物有单孔的比有双孔的要早;平底足的比凹底足的要早。穿带壶一般上下两边有供穿带用的鼻子。瓶的造型一般是口呈杯状或喇叭口状,较深,颈长肩宽腹高,底足外撇。凤首瓶的口部做成高深的凤冠杯状,张目,有曲喙张口的,也有曲喙衔珠的;长颈有做成竹节状的,也有饰弦纹的;其余部位和长颈瓶略同。鸡腿瓶、鸡腿罈的器身瘦高像鸡腿;海棠式盘有椭圆、长方、方形等,花口斜壁,平底。有单色釉也有三彩釉。盘心多有凸起印花。辽三彩和唐三彩的不同之处在于唐三彩是淋釉,靠釉子在高温中流动形成斑斓的色彩;而辽三彩却在印花纹饰上涂抹色彩,颜色稳定。契丹类瓷器除了单色釉或三彩釉外,也有白釉上剔、刻、划花装饰的,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个牡丹纹罐,在胎上涂白色化妆土后,腹部又涂一层黑色化妆土,纹饰剔到白化妆土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全器以黑地衬托出牡丹的洁白,对比鲜明,符合北方民族粗犷的审美意识。再如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剔花梅瓶,全器涂白色化妆土后在上腹部剔地留折带纹及卷草纹,罩透明釉烧成后,纹饰雪白,地子微红,整个器物色调柔和、纹饰豪放。辽瓷的划花装饰或在鸡冠壶的上腹部、长颈瓶或罐的腹部,或在海棠盘的内底很潇洒地划几笔,通常划折枝花或朵花,有清秀的也有豪放的;划痕有粗的也有细的。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辽三彩盆,在内心中只寥寥几笔划出的双,既简练又生动。印花多用于盘、碗、盆等圆器上,纹饰凸起,多印牡丹、莲花、菊花等纹饰。

图45 辽黄釉鸡冠壶

辽代瓷窑遗址,主要有以下几处:

林东上京窑 窑址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临潢府故城皇城内。以烧白釉、黑釉产品为主,也有少量绿釉陶器。白釉瓷多见碗、碟、杯、盒、瓶、罐、盂、盘口长颈壶、长把执壶、海棠式长盘、方盘等;黑釉瓷多见盂、瓶、罐、壶等;绿釉只见瓶和罐两种器型。瓷器质量较优,胎子白细、小件胎薄,大件胎厚、均没有多少杂质。白釉纯白、匀薄、光润;黑釉色黑闪暗绿,釉厚处有堆脂现象;绿釉器胎子亦较精纯,釉呈大绿色,色纯正但光泽略差。由于此窑位于皇城内,产品又比较精细,故应为辽代官窑遗址。

林东南山窑 窑址在辽上京临潢府故城西南一千米处。主要烧三彩陶器。胎子均淡红色,细软不坚致。胎上均挂化妆土,再施黄、绿、白三色釉或单色釉,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子易脱落。产品多小件,主要有碟、盘等。出土器物质量不高,应是辽代的民窑。

林东白音戈勒窑 窑址在林东以西白音戈勒村。主要烧茶叶末釉及黑釉大件瓷器,如鸡腿瓶、大罐、大瓮等,也有双耳小罐、钵、盆等小件器。胎子很粗,厚重,应是辽代民窑。

赤峰缸瓦窑 窑址在内蒙古昭乌达盟赤峰市西南的缸瓦窑屯。从窑址出土情况看,白釉、白釉黑花、三彩釉、单色釉、茶叶末釉和黑釉瓷均有。胎子较粗且多有杂质,除茶叶末釉外其余均施化妆土。白釉多闪黄,三彩釉光润娇艳。白釉瓷多见盘、碗、碟、杯、壶、罐等,也有小玩具。三彩和单色釉有印花盘、鸡冠壶、凤首壶等。茶叶末釉常见鸡腿瓶、鸡腿罐等。由于一些辽代大贵族墓中出土的带“官”字款的瓷器和此窑中出土的带“官”字款的瓷器特点很相似,说明了缸瓦窑是辽代官窑。宋、元文献上的记载也说明了这一点。

辽阳冮官屯窑 窑址在辽宁省辽阳市东三十千米处的江(gāng音刚)官屯。该窑以烧白釉粗瓷为主,也有白釉黑花及黑釉、三彩等品种。瓷器胎子粗有杂质多施化妆土,白釉闪黄、黑釉纯黑、白釉黑花器上的黑釉黑中闪黄。主要器型有盘、碗、杯、碟、瓶、罐等。此窑瓷器多是粗品,以黑釉瓷粗器较多;略精细品种有小罐、小瓶、茶盏、小碗等;还有部分玩具。从出土器物看,此窑应是民窑。

泉务窑 窑址在北京西郊门头沟北龙泉务村。从窑址情况看,以烧白釉为主,亦有酱褐釉和黑釉等。白釉分粗、细两种,精品胎质坚致洁白,釉子白中泛青,有的和定窑不相上下;粗品胎子略粗,釉子白中闪黄。由于没有正式发掘,其余情况不详。

此外,山西大同市西郊青瓷窑村也发现辽代窑址,主要烧黑釉鸡腿罈等类瓷器。

综上所述,辽代的契丹类瓷器大件较粗糙、坚硬,小件有的很精细,但胎子略松软。除个别品种外一般都有化妆土,施釉薄,大多数可看见胎釉中的杂质。造型多具有少数民族风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