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古瓷引鉴

清代的釉上彩绘瓷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145页(12361字)

1.顺治时的釉上彩绘瓷

顺治时的五彩瓷有两类:一类是比较粗犷的,无论青花还是红彩、绿彩等都是浓重的。此类彩瓷青花艳丽,红彩为深枣皮红色,绿彩是深绿,多绘蕉叶、洞石、牡丹、缠枝莲、云、麒麟等,纹饰大、显得画面较满,对比强烈,画意古拙,有明末的味儿;另一类为清秀的,青花颜色艳而不浓,红、黄、绿、紫等颜色相应较淡,纹饰较小,画意清新,多画人物故事、楼台亭阁、牡丹(彩版58)、花果、洞石花卉等,这类五彩是顺治彩瓷中比较精细的一种。五彩瓷常见器型有花觚、筒瓶、将军罐(彩版58)、小罐、筒式香炉、盘等等。胎子白细致密,精细类瓷器釉面较白;粗糙瓷器白中泛青,有的有极小的尘状黑点,很光润,口沿一般都是深酱黄色。底足同青花瓷,器型近似明末,比较古拙。五彩瓷官窑款一般是青花的,字体工整,大而拙。精细五彩瓷上也有署“百花斋”款的,字体清秀。

58.红绿彩缠枝牡丹纹罐 清·顺治

顺治时还有酱地五彩器,绘画风格及造型同五彩器。

2.康熙时的釉上彩绘瓷

五彩 五彩是康熙朝最着名的瓷器品种之一,比明五彩更加绚丽也更加雅致。康熙五彩一般是釉上彩,多用红、绿、黄、紫、蓝、黑等色彩,官窑精品有的加大片金彩(彩版59)。康熙时的红彩十分鲜亮润泽,有深浅、浓淡、薄厚之分;绿彩细润柔和,十分自然,有墨绿、深绿、瓜绿、大绿、水绿等不同色调;黄彩有浓艳、浅淡的区别,但都施彩较厚,不透明。紫彩中茄皮紫浓艳色深,葡萄紫浅淡透亮;蓝彩很厚,深浅俱全;黑彩多用来绘人物的头发、眉眼、靴帽等,或勾勒纹饰的轮廓。据说在黑彩上常涂一层“玻璃白”,所以其漆黑明亮。康熙五彩突出成就是创造了釉上蓝彩,并运用了金彩。康熙五彩一反明五彩草率涂抹的画风,绘画十分讲究,生动传神。常见的纹饰有花蝶草虫、山石花鸟、人物故事(图122)、冰梅寿字、荷莲鸳鸯、雉牡丹、麻姑献寿、梅花鹿、花篮、十二月花、落花流水、竹雀、博古等。主要器型有花觚(彩版59)、盘、笔筒、筒瓶、倭角提梁壶、棒槌瓶(图122)、观音尊、梅瓶、六角菱口花觚、碗、杯、茶壶、多穆壶(图123)等。除了白地五彩以外,还有米色地五彩、墨地五彩、豆青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或洒蓝地开光五彩、哥釉五彩等品种。

图122 康熙五彩“刘海戏金蟾”纹棒棰瓶

图123 康熙多穆壶

59.五彩花鸟纹花觚 清·康熙

青花五彩 以釉下青花做为一种颜色,和釉上五彩配合使用,所绘纹饰多比较粗犷,常在花觚、筒瓶、将军罐等粗瓷器上绘人物故事和山石花鸟等。或多或少地保留部分明末的韵味。

素三彩 在釉下刻非常浅细的纹饰,釉上用黄、绿(或水绿)、紫等彩色绘纹饰,经第二次低温烧成。康熙素三彩的暗纹和三彩纹饰不统一,如素三彩碗暗纹为云龙,再用黄、紫、水绿绘折枝花及蝴蝶(蝴蝶须子用墨彩)。除了白釉素三彩以外,还有绿地、黄地、紫地三彩等,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八楞形素三彩香熏,顶面、侧面有开光钱纹形镂空,开光以外是绿色子纹地子,上衬黄、紫色螭及白色虺(huǐ音悔)龙纹。再有黄地三彩龙纹盘,绿龙、紫龙相向飞舞,中间的火球及周边的折枝花分别用白、紫、绿彩绘成。再如黄地三彩人物碗,外壁用绿、紫、白色绘和尚的衣服,内壁是紫地,用黄、白、绿绘各种折枝花卉,这几件三彩瓷的共同特点都是先刻划暗纹轮廓,再填绘三彩。康熙时期还有一种俗称虎皮三彩的品种,以黄、绿、紫、白等色块大片间杂点染,自然垂流,没有什么固定纹饰,也没有暗纹。

斗彩 康熙斗彩比较少。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斗彩鱼藻纹盖罐,以浅淡纤细的青花绘轮廓,釉上填深绿、浅绿、黄、红等色,纹饰清新淡雅,是康熙晚期斗彩优秀之作。另外,康熙时多仿成化斗彩鸡缸杯等,虽然比较精细,但仿不出成化凝重古朴的味道,胎、釉也具有康熙时的特点。

珐瑯彩 即仿铜胎画珐瑯器。因其在瓷胎上用珐瑯彩料绘画,因此也叫“瓷胎画珐瑯”。珐瑯彩含硼、砷等元素,用油调制而成,最大特点是用什么颜色画,烧出的就是什么颜色,非常稳定、明亮。据记载,珐瑯彩是康熙三十五年创烧成功的。先由景德镇烧制素白瓷器(外为涩胎,只外口有一道较宽稍厚的白釉,内挂满釉的白瓷),运送京城,由宫内造办处珐瑯作高级工匠根据宫廷画家的画稿绘画后烧成。由于是专供宫内赏玩的,烧造极少,几乎没有传世品在宫外流传。康熙时的珐瑯彩瓷器几乎没有白地,主要在红、胭脂红、黄、蓝、绿、紫等色地上绘各种花卉,地子非常匀净。口部白釉略微凸起,有铜胎画珐瑯的效果。由于彩料较厚,又借鉴了西洋油画的技法,绘出的纹饰立体感极强。康熙时珐瑯彩料主要依靠进口,颜色不多,只有红、胭脂红、黄、蓝、绿、浅绿、紫、黑、白等色,没有什么中间过渡色。纹饰主要是大朵的花卉,有的中心加“寿”字,非常简单又比较呆板,因为是色地,显得华贵(彩版62)。器型多杯、碗、壶、小瓶等。底款多“康熙御制”四字楷书,主要用蓝、黑、紫等颜色的彩料书写,个别的有阴刻款,均遒劲有力,围双方框,外边较宽。

62.康熙珐琅彩蓝地牡丹纹碗 清·康熙

粉彩 粉彩是受珐瑯彩的影响,在五彩的基础上于康熙晚期创烧的新品种。它一改五彩平涂颜色单调的缺陷,在各色彩料中掺铅粉加水调匀,使各种颜色变得柔和,有深浅不同的色阶,绘画时先在绘纹饰的地方涂“玻璃白”,再用各色颜料渲染纹饰,使之明亮光润,这就比五彩的色阶丰富、淡雅。由于此种工艺初创,粉彩料比较粗糙,颜色较少,所绘纹饰多和五彩配合使用。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带有康熙年款的折枝花蝶纹盘,其花朵、枝干用粉彩描绘,其余用五彩表现。康熙粉彩开始使用“胭脂红”,所谓“胭脂红”是一种进口料,用黄金做呈色剂,颜色比玫瑰紫色略浅,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厚而漂亮,也有叫“金红”的。这种“胭脂红”只在康熙、雍正乾隆部分珐瑯彩和粉彩瓷器上使用过,其它时期没有。

红彩 红彩的颜色亦不相同,有“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等不同的名称。明宣德时已有“抹红”,色彩鲜艳而凝重,如三果或三鱼碗,既有釉里红的、填红釉的,也有釉上抹红的。“珊瑚红”类似珊瑚色,红中泛淡黄,彩薄而均匀。“胭脂红”就是用黄金做呈色剂的“金红”,既有单色釉瓷,也有用作彩地或彩绘的。

3.雍正的釉上彩绘瓷

五彩 雍正时五彩的地位被粉彩取代,因此五彩瓷很少,在有限的五彩瓷器上,也充分表现出雍正瓷的总特点——清秀淡雅。

雍正五彩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紫、蓝、黑、白等色,色调清淡。如五彩花木天球瓶,用很薄的闪黄呈桔红色的红彩绘花朵;以深绿、浅绿及水绿等不同色阶绘山石、地皮锦及树叶;以淡黄、褐黄、白色等绘花蕊及花瓣:用黑、白二色皴擦树干。虽是大器,却有秀雅之感。再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五彩仕女婴戏尊,虽说花卉边饰和康熙时的很相似,但仕女、童子明显缩小,山石瘦小,纹饰布局疏朗,又是典型的雍正风格。雍正时无论大器还是小品,纹饰疏朗纤细,加之地釉白润,都给人以娇小柔弱的感觉。

斗彩 雍正斗彩多仿成化,因此和成化斗彩极为相似。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皇帝下旨景德镇,为无盖的成化斗彩罐配盖,或仿制一些成化时着名器型,如鸡缸杯、三秋杯等。雍正时斗彩瓷的青花轮廓浅淡,所填各种彩色薄而细润,风格淡雅,正符合成化瓷特点,但雍正白瓷不如成化时的肥润,纹饰又比成化时的规整拘泥,色彩也不如成化时丰富,仔细辨认,还是有区别的。雍正斗彩也有本朝纹饰,除了各种花卉以外,还有人物故事,如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海屋添筹”盘,画的是仙人们乘船在海上宫殿前投筹码,相传投中一个加寿百岁。全器纹饰纤细,青花浅淡,色彩柔和。

珐瑯彩 雍正时绘制的珐瑯彩瓷,比康熙时又有提高,它将景德镇烧制的精细白瓷(内外均为白釉)运到京城,交造办处,由宫廷画师直接绘画。在白地上绘珐瑯彩纹饰,是这一时期的时尚,但个别的也有在色地上绘纹饰的。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六年(1728年)造办处已能炼制多色阶的珐瑯料彩,并且增加了很多进口料所没有的颜色,因此雍正珐瑯彩颜色极为丰富。雍正珐瑯彩瓷器纹饰一改康熙时只有花卉的单调图案,多绘花鸟竹石和山水等,但几乎没有人物,而且多题句、绘迎首及压角章,在一件瓷器上集诗、书、画、印为一体,这些都是康熙时所不见的。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雉鸡牡丹纹碗,用几十种颜色逼真地再现了雉鸡绚丽的羽毛,各色娇妍欲滴的牡丹及粗糙的山石不同的侧面,采用油画技法,堆垛料彩,立体感很强,加之对仗工整、书法极精湛的题句及朱白相映的图章,不愧为艺术珍品。雍正珐瑯彩的款识多料彩或青花“雍正年制”四字两行楷书,围以双方框。少有“雍正御制”款。

粉彩 粉彩是雍正时期最着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时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如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荷莲大盘,内心绘胭脂红色的莲花,大绿色叶子上涂染金彩,盘外壁用黄彩绘云头形开光九个,开光内蓝、绿色叶子衬托出粉红色花朵,以抹红色鱼子纹为地,开光外绘抹红卷草纹,上绘黄色小花,色彩艳丽,整个风格和康熙时的很相似。底足施满白釉,暗刻很浅淡的“贰年试乙号样”双圈款,说明这件盘子是雍正贰年的样品(图124)。雍正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寿)、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团蝶碗,圆形开光内饰满蝴蝶花卉,色彩柔和,开光外光素无纹。再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着绘桃枝叶及蝙蝠,这种过枝绘法雍正时很普遍,除此以外还有过墙龙等。雍正时一般绘八个桃,乾隆时多绘九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时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但不绝对);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和康熙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如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粉彩人物铃铛杯,绘福、禄、寿人物及山石、树木、蝙蝠、仙鹤、墨彩行书“天上三台重,人间一品尊”,没有款识,是民窑中的精品。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图125)、小瓶(图126)上绘粉彩纹饰。雍正粉彩的款识多浅淡的青花六字两行楷书款。

图124 雍正粉彩荷花纹盘

图125 雍正粉彩鹿纹盘口瓶

图126 雍正粉彩纹灯笼瓶

墨彩 康熙时已有墨彩彩绘瓷器。雍正时的墨彩深浅有致,有的甚至泛浅褐色,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墨彩竹石小碗,用浓墨勾勒纹饰,用淡墨皴擦凹凸不平的岩石,近竹黑色、远竹浅淡呈淡褐色,像一幅错落有致的水墨画,很有韵味。还有的边饰木纹,内绘墨彩纹饰,如人物笔筒,木纹粗犷逼真,墨彩淡雅清丽。除此之外,还有墨彩加抹红的,如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的“旭日东升”小碗,外壁用墨彩绘海水,中央用抹红色绘太阳,旁边用墨彩题字“酒渴思吞海”,落款“钓铭”,红印章“一片冰心”,纹饰疏简,有文人画的意境。底足有青花楷书六字两行款。

广彩 广彩是雍正时的外销瓷,国内现存极少。在景德镇烧好素白瓷,运到广州彩绘,然后直接出口。广彩的特点是色彩非常艳丽,多用红、绿、黄、藕荷、金等色彩绘纹饰,画面很满,显得富丽堂皇,多绘西洋人喜闻乐见的画面,如洋人、尖顶房子、欧洲风光、家族徽记等,也有中国的花鸟树木,仕女婴戏等。

总之,雍正釉上彩瓷,胎子白细,釉面肥润、光洁,彩色淡雅,造型秀丽,款识齐整,在清代一朝中最为典雅丽质。

4.乾隆时的釉上彩绘瓷

自有瓷器以来的一千多年间,中国瓷器的烧制日新月异,各时期都能涌现出新品种,其间有几次飞跃,但从整体上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当推乾隆朝。尽管乾隆时期的一些品种或一些方面可能不如前朝,但总的说来,无论在花色品种还是制瓷工艺上,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大大地超过前朝。这些除了应归功于乾隆盛世,人力、物力、财力极大丰富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应归功于督窑官唐英。早在雍正六年,唐英做为当时的督窑官年希的副手,已在景德镇御窑厂协理窑务,在当地与工匠同吃同住三年,很快熟悉并掌握了瓷器制造的全过程。乾隆二年至十九年唐英督理御窑厂以来,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创烧出新品种;另外,还能仿制古今中外的名瓷,以及其它工艺品种和各种器具等。最能说明乾隆制瓷工艺水平高超的,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举世无双的,人称“瓷器之母”的大瓶(彩版60)。在这件近90cm高的大瓶上,集各种高温、低温、釉下彩、釉上彩、单色釉、镂雕贴塑装饰于一身。既有高温一色釉霁蓝、粉青,开片瓷仿汝、仿官、仿哥及仿钧窑变瓷,又有低温单色绿釉、酱釉、松石绿釉;既有高温釉下彩绘青花、釉下釉上结合的斗彩,又有低温釉上粉彩、珐瑯彩、金彩;既有乳浊釉,又有透明釉;既有平涂皴染,又有轧道开光;既有绘画,又有立粉堆印。所有这些装饰,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气氛中烧成,每一个装饰品种都要恰到好处,既不能烧生,也不能过火,整个大瓶没有一点瑕疵,其难度可想而知,仅此一件瓷器就能充分展示乾隆时制瓷业工艺水平的高超,以及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

60.各色釉彩大瓶 清·乾隆

五彩 乾隆时的五彩已被粉彩替代,只见有龙凤碗、花卉杯和大缸等有限品种,如仿成化五彩小杯,用红、绿、黄、紫等颜色绘荷塘鸳鸯,色彩鲜艳,纹饰布局疏朗,略显板滞。五彩刀人大缸,颜色深且艳,大红大绿,纹饰布局很满,画法有康熙的遗风,但造型又和乾隆青花大缸一样。其它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斗彩 乾隆斗彩瓷绘画工整,制做精细。纹饰多画团花、云龙、龙凤、缠枝菊、穿花龙、穿花凤等等;器型多小盖罐、碗、天球瓶、杯、大盘等。天津艺术博物馆有一件斗彩夔凤耳扁瓶,周边饰满花卉,开光中绘农耕图,在青山绿水环绕的田地中,一农夫驾耕地,一派安居乐业的田园风光(图127)。这时的斗彩和以前不同之处在于青花轮廓上有的地方填粉彩,非常新颖。

图127 乾隆斗彩农耕图夔凤耳扁瓶

粉彩 粉彩是乾隆瓷器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站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楚,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时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时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淡。乾隆时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色地粉彩如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淡绿地粉彩大尊,彩绘略厚,很均匀。乾隆时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褥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另外,乾隆时期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时期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暴釉现象。乾隆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图128)、交泰瓶(陈设瓷之一,上下两部分不相连,但在腹中以垂云如意头或“T”形相勾结,不相连却又分不开,又称“天地交泰瓶”)(图129)、转心瓶(图130)(陈设瓷之一,内心、外套、底座分烧;内心彩绘,外套开光镂空,组合烧结后不可分,但能转动,透过镂空可以看到内心所绘纹饰)、转颈瓶(原理和转心瓶差不多,只是颈部可以旋转、上下分写天干和地支,组成万年历,即是观赏品又可实用)。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图128 乾隆贲巴壶

图129 乾隆交泰瓶

图130 乾隆转心瓶

珐瑯彩 制做精细、色彩鲜艳明亮,但器型不如雍正时的秀巧。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雉鸡芍药纹玉壶春小瓶,用几十种深浅不同的颜色绘出山石、雉鸡、芍药、山菊、五味子、变形芭蕉等不同纹饰、墨书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duò音剁)出阑枝”,右上角钤引首朱文“春和”印,左下角钤白文“翠铺”、“霞映”压角方印。该瓶绘画精湛,彩料艳丽,行书潇洒,白釉似玉,既华贵又淡雅,是典型的宫中之物。珐瑯彩瓷底款一般是“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珐瑯彩、青花瓷均有(图117)。乾隆珐瑯彩绝大多数在白地上绘画,但也有在色地上绘纹饰的,和康熙色地珐瑯彩不同的是康熙时的纹饰大花大叶,比较粗糙单调,而乾隆时的纹饰非常精细,和粉彩一样,多在色地上轧道开光或在器里器底上施绿彩,纹饰规整雅致。除了绘山水、花鸟草虫、缠枝花卉外,还出现了人物,并出现绘西洋人物、花卉、田园风光、动物纹饰的。乾隆晚期的珐瑯彩已渐粗糙,后造办处停烧。因此,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珐瑯彩瓷始终在宫中完成,并供宫中享用,是百分之百的官窑产品。

红彩 红彩因深浅不同,有抹红、矾红、珊瑚红、油红等不同名称。一般说,色浅的彩薄,色深的略厚;多绘云龙、缠枝花卉等;纹饰精细繁密,有白地纹红彩的,也有红地绘金彩的。

绿彩 在白地、黄地或青花器上绘绿彩,多绘云龙(白地或黄地云龙盘、碗是明和清两朝的传统瓷器,几乎各代都有,变化不大)、团花、龙凤等。

黑地绿彩 雍正时的新品种,乾隆时也有,在淡绿色彩瓷上用黑彩涂地,留绿纹饰,和明嘉靖时的红上黄品种差不多,可以称之为绿上黑。

广彩 雍正时已有,乾隆时大量出现,比雍正时的还要艳丽,主要从广州口岸外销,国内存量很少。纹饰和雍正时的差不多,多西洋风景、人物、花卉、动物、家族徽章等。中国风格的纹饰多为着清装、汉装的人物,绘画技法接近油画。器型多具有西洋特点,如奶缸、咖啡壶、糖罐、西餐具等等。乾隆时的广窑瓷有的署“澹宁斋”、“宁静斋”(均为颐和园斋名)。

墨彩 乾隆时墨彩和雍正时的一样,施彩浅淡,像水墨画,有的和珊瑚彩同用。天津艺术博物馆有一件唐英制的白釉观音坐像,袈裟飘逸,胸前饰满缨络,面目安详,发髻绘墨彩,后背有一行篆书暗刻横款:“唐英敬制”,是乾隆初年的作品。

仿生瓷 乾隆瓷的成就之一是什么都仿,仿什么像什么。古铜彩为乾隆时创烧的仿古铜器。不但仿器型、纹饰,连错金银工艺、锈蚀痕迹都仿得惟妙惟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仿古铜牺耳尊即是一例(彩版61)。仿铜洒金亦为新创品种,主要仿明代宣德铜炉的器型、颜色、金铂洒身的效果,以及黑铜錾花或鎏金的鼎及炉的神韵。仿木釉雍正时已有,乾隆时更加逼真。除了木桶、木盆等民间常用生活器具外,多见仿西藏等地区常用的扎古扎雅浅碗(俗称奶子碗),瓷木难辨。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瓷器几乎没有署款的,但多数是官窑器。仿石或玉釉可仿制各种石料如大理石、卵石、松石等器物。常见有笔筒、香炉、瓶、文具、石章、搬指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一件旧玉琮,有褐色土浸,实际上是乾隆时烧造的瓷器。仿漆器有仿雕漆和仿大漆两个品种。仿雕漆的是先在成型的胎子上浮雕锦地及花纹图案,上釉后烧成。还有一种是有雕漆的效果,但不是雕出来的,而是用凸起的颜色堆成的纹饰,底足的乾隆六字篆书款也是凸起的。常见器型有瓶、盒、洗等。仿大漆器是在器物上涂殊红色,底面涂黑色,有的还用金彩题诗。常见有菊瓣盘、盖碗等,几乎可以乱真。底款常为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除了以上品种外,还见有仿干果的,如仿红枣、栗子、花生、核桃、石榴等,还有仿螃蟹等其它小品的。

61.仿古铜彩牺耳尊 清·乾隆

乾隆釉上彩绘瓷虽说在典雅精致上略逊于雍正,却能以规整、华丽、品种多样等特点取胜。无论什么品种、器型制做一丝不苟。胎子比雍正略厚,但仍很细润,釉子略青,绘画精细,层次清晰。粉彩器一般用青花、抹红、金彩、蓝料彩写篆书款或刻暗款描金。珐瑯彩多用料彩写款,一般是四字楷书。仿漆器、古铜器多写金彩篆书或暗款。仿古瓷既有写本朝“乾隆仿古”的,也有写前朝如宣德、成化等四字或六字楷书款的。

5.嘉庆、道光、咸丰时的釉上彩绘瓷

这三朝属清代中晚期,瓷器风格近似,故合在一起叙述。

五彩 主要烧制传统题材的碗、盘、杯等,其规格、纹饰与前朝相差不大。嘉庆时官窑烧造的抹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大碗是仿康熙时的精品,色彩鲜艳,道光五彩鱼藻纹碗仿嘉靖五彩“红上黄”的效果,绿彩鲜艳闪黄。咸丰时的五彩颜色已不艳丽,红彩泛黑。

斗彩 自乾隆朝以后的斗彩瓷多以青花与粉彩相斗,其艺术效果比前朝虽然柔和但欠精细。嘉庆斗彩和乾隆时差不多。常见纹饰有瓜蝶、花卉、荷莲、鸳鸯、寿桃、宝相花等。主要器型有罐、碗、瓶、盘等。道光斗彩的纹饰和嘉庆斗彩大同小异,主要器型有碗、盘,碗中最多的是墩式碗和折腰碗两种,造型比乾隆、嘉庆时的要笨,胎子厚重,釉面粗松。咸丰时的斗彩纹饰还是传统的荷莲鸳鸯;纹饰看似规矩,但已不精细了。釉面略显粗松但很白。

珐瑯彩 嘉庆时宫中造办处已停烧,但景德镇烧造的“料彩”(有叫“洋彩”的)也可以说是珐瑯彩,但和雍正、乾隆时的珐瑯彩相比要粗糙得多。嘉庆时也有略显精细的,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紫色料彩云龙天球瓶,彩料厚,半透明,纹饰画得很呆滞,器型也略显粗笨;还有彩地轧道开光,内画山水、花卉等纹饰的碗、瓶。道光时也有轧道开光装饰的碗,如天津艺术博物馆有一对紫地轨道开光绘四季景的珐瑯彩小碗,绘画相当精细,只是料彩略薄。另有一对蓝地白竹梅撇口瓶,纹饰略粗,施料很厚,纹饰凸起,有一层油光,是道光官窑中的精品(图131)。

图131 道光珐瑯彩蓝地白梅纹瓶

粉彩 粉彩在晚清瓷器中占很大比例。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时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道光时粉彩器类同于嘉庆时的,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品种有粉彩描金云鹤方瓶及绘八仙、博古、山水、梅雀、三、三果、十二花神等纹饰的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咸丰时粉彩精品有的描金,常见纹饰有四季花卉、莲花、海棠、山水、寿星、仕女、八仙(图132)、夔凤、丰灯、十二生肖、博古、八宝,主要器型有瓶、花盆、水仙盆、盒、碗、盘、壶、杯、餐具等。嘉庆、道光、咸丰时大多数粉彩器是绿里绿底,但颜色不如乾隆时浅淡,并且一代比一代深,绿釉面不很平净。

图132 咸丰粉彩八仙纹盖罐

三彩 此时的三彩瓷主要是黄地绿彩、黄地紫彩。嘉庆早期的三彩瓷类同于乾隆,以后逐渐草率,器型粗笨,前朝常见的绿彩云龙八宝盖罐,道光时还继续烧造;黄地绿彩云龙盘、花卉“寿”字盘到清末还有。黄、绿、紫三彩瓷器的胎、釉远不如康熙时质坚细润。器胎薄厚不均。咸丰时的紫色向“雪青”色转化,还有的出现“青金蓝”色。器型除了盘、碗、罐以外,尚有象耳瓶等。

矾红彩 矾红彩红中闪黑,施彩较薄,多通身绘缠枝花卉,托“喜”字、桃蝠、三果、印章等,纹饰细密较碎并且板滞。也有矾红地留白纹饰的,如竹子、缠枝菊花等。常见器型有高罐、盖碗、瓶、尊、盘、碗等。

广彩 清晚期继续烧造专供出口的广彩瓷,纹饰繁密,色彩艳丽,比雍正、乾隆时期略显潦草,柔弱无力。

总之,清代中、晚期釉上彩绘瓷器大不如前朝,胎质粗松,造型渐笨,部分精细之作略好。道光以“慎德堂”、“退思堂”款器物最为精美。此三朝的官窑款识规整,嘉庆、道光时多篆书,咸丰时写楷书款的较多,青花、红款的都有。

6.同治、光绪、宣统时的釉上彩绘瓷

习惯上将这三朝称为清末时期。

五彩 五彩为传统品种,直到宣统时还有。色彩鲜艳,纹饰精细。除了历朝都有的龙凤碗以外,宣统时还有瓶、盘等。同治民窑已出现仿康熙五彩器了,但彩过于浓艳,没有光泽,不如光绪时的仿品。光绪时大量仿康熙五彩瓷,也仿明代嘉靖、万历时的五彩瓷。有白地五彩和加绘青花的两类,五彩的颜色鲜艳,和康熙时的比较接近,青花颜色粗看也有康熙时浓艳的特点,但没有层次。另外,瓷器的胎釉不够坚致是光绪仿品致命的弱点,纹饰较潦草,青花浮在釉面上等等都和真正的康熙五彩不同,只要掌握了康熙时五彩的特点,这些缺点便一目了然。民窑仿品更为粗率。

斗彩和三彩 斗彩、三彩均为传统品种。斗彩多荷莲纹,三彩主要是云龙纹。多见盘碗。

粉彩 同治时期的粉彩在清末彩绘瓷中是比较有名的,粉彩中含粉多,施彩较厚,多用佛头青等艳蓝色。由于此时已不施玻璃白,故粉彩不甚光亮发乌。色地粉彩较多。常见纹饰有百子图、婴戏、蝠寿、朵兰、双喜百蝶、鹊梅、夔凤、缠枝花卉、开光“万寿无疆”等。主要器型有贯耳方瓶、赏瓶、天球瓶、盖碗、茶壶、餐具、罐等。民窑粉彩纹饰较粗,常见盘口大瓶、大盘,多有颜色很深的绿里绿底,绿彩和白釉结合不紧密,常有脱彩现象。盘、碗、豆、汤盆等亦常见。还有一种在白釉器上贴塑各种粉彩凸起的博古等纹饰的方瓶或大瓶、雕罗汉等的鼻烟壶,这些在同治粉彩瓷中都是比较高档的品类。光绪时的粉彩比同治时的彩薄,颜色略浅淡,色地粉彩器也比较精细,如百蝶天球瓶、云蝠赏瓶、荷叶形吸杯等。还有一种彩地粉彩瓷,俗称大婚礼瓷,多黄地花卉,开光中写“万寿无疆”,色彩浓艳。光绪时署“大雅斋”款的粉彩瓷水平较高,常见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藕荷等色为地上绘花鸟纹饰,色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常见器型有花盆、罐、盖碗、瓶、尊、觚、水仙盆等。器口边有“大雅斋”三字横款,两旁多红彩图章款“天地一家春”,底足有红款“永庆长春”等。民国仿品很多,涂彩不均,纹饰较粗糙。光绪时仿乾隆粉彩百鹿尊、九桃天球瓶等,颜色浓艳,没有层次,造型笨拙,胎、釉厚重粗松,和乾隆真品比有一定的差距。光绪晚期粉彩浅淡且很薄,被后人统称“光彩”。宣统粉彩官窑器有的比同治、光绪时期的还要精细,有百蝶赏瓶、荷花和宝相花的盘或碗、云蝠和龙凤纹的天球瓶、牡丹纹的玉壶春瓶等。

红彩 晚清时红彩较多,颜色深暗无光,多绘云龙、龙凤、云蝠、图章印谱等,也有红地留白纹的,多竹叶等。器型多见笔筒、香炉、盘、碗、酒杯等。

总之,清末的釉上彩瓷颜色浓丽,造型笨拙,胎釉粗松。比较起来,宣统的部分瓷器略显精细。款识多青花或红彩楷书款,有的写得较规矩。民窑具有很多抹红图章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