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夹河子水库坝体隐患综合电法探测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地质出版社《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第94页(2427字)

夹河子水库兴建于1959年,第二年由于质量问题坝体形成管涌造成溃坝。后经重新整修后长期运行,各类隐患逐渐明显,渗漏、裂缝现象日渐扩大,为确保堤坝安全采用了自然电位法、电阻率测深法、激发极化法对其进行了调查,有效地预测了大坝坝体的隐患。

(1)自然电场法:为了解防护坡的破损裂缝设置了Ⅰ-Ⅰ′剖面。该剖面有多个异常出现,两处大异常均位于闸口泄水处(其中西闸已关闭,但闸后仍有小股水流泄出),见图8-1。其余较大异常段的异常值超过正常值30%~100%以上,应是防护坡破损渗漏引起。从实地了解,凡异常出现的护坡段其水泥护面、浆砌卵石多有不同程度的破裂存在,如0+230至0+360、0+810至0+890等坝段。

图8-1 坝体破损裂缝自然电场曲线

(2)电测深剖面法:该剖面沿坝顶布置,由79个最大极距AB/2=40~100m的电测深点组成。根据实测结果得知,1+230至1+890(电测深剖面工作到1+890)ρs等值线密度大(图8-2),曲线分布均匀,ρs极大值90~120Ω·m,反映其坝体密度较好,无明显低阻软弱层存在,产生的隐患可能性小,经本次ZK1取心证实,坝体较密实,除坝顶表层松散外,无软弱层等隐患出现。

图8-2 物探综合电性剖面

Ⅰ~Ⅳ-自然电场剖面;V-电测深剖面

坝段从1+230开始ρs曲线逐渐降低,至1+110最大值仅为40Ω·m左右。1+110至1+230间,因无法布极故无电测点,而1+110至0+000ρs等值线值普遍较低,在同一深度仅为30~40Ω·m,为前者的1/3至1/4(图8-2)。究其原因分析,坝体上部结构较为松软不均,坝体中下部存在有低阻软弱层,经ZK4取样证实,5.5m以上地层松软不均,其下有多个软弱层。

0+000至0+180,尤在0+000至0+030、0+090至0+180坝段,ρs等值线在坝体上部有相对高、低阻封闭圈存在,中下部等值线稀疏,根据这一特征结合其他电法分析,坝体上部除土质松软结构松散外亦有空洞裂缝存在,坝体中下部仍有软弱夹层,后经ZK7取样证实电测深剖面法分析是正确的。

(3)激发极化法:为了解软弱夹层的顶底板埋深,选用η、J、D三参数。ZK4旁的激电2号点,激电三参数曲线均有峰值出现,η、J、D异常值超出正常值,η、J两参数在AB/2=8及10m处有两个上升点,11、13m均有峰值异常(图8-3)。

图8-3 孔旁激电测深结果

D参数分别在5、7及11、13m处出现峰值,经定量分析,7~13m尤其10~13m有不同程度的软弱层存在,该法解释结果在后来的钻孔中证实,在5.5~17m有多层软弱层出现,岩柱成流塑和软塑状,极化率在1%~2%,激发比超过1%的10~13m岩柱全成流塑状,无法用手托起。

0+744、0+810分别为激电3号、4号点,根据各点的η、J、D值对软弱层的异常反映绘制一幅反映软弱层顶底板断面图(图8-4)(李德铭,1995年)。

图8-4 推测软弱层顶底板断面图

【参考文献】: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1992.《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环境工程地质》

段永候等.1993.《中国地质灾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邓世坤.2000.探地雷达在水利设施现状及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物探与化探》

刘传正等.2000.《地质灾害勘查指南》.北京:地质出版社

刘江平,张丽琴,张友明等.2000.浅层地震技术在大堤防(漏)渗墙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物探与化探》

李德铭.1995.综合电法探测坝体隐患.《物探与化探》

汤洪志.1999.综合物探在江西广昌中坊水库坝勘查中的应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滕润秋,晁小林.1999.物探方法在洞庭湖区堤防工程隐患检测中的应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孙党生,李洪涛,任晨虹.2000.井间地震波Cr技术在水库渗漏勘查中的应用.《勘查科学技术》

王传雷,董浩斌等.1999.高水位情况下堤坝隐患的监测预报技术探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张梁等.1998.《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咸恭等.1986.《专门工程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保祥,杨宏,刘性杰等.1997.电测深剖面法在孤东油田海堤质量探测中的应用.《勘查科学技术》

曾提等.1997.地质雷达在湖南邵阳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物探与化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