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劳权保障的运作与思考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商业出版社《新世纪工会办公室实务操作大全下卷》第990页(5390字)

一、工会劳权维护的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构建,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非公有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已经加入WTO,都要求我们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旋律,在构建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须精心搭建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机制,因为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面最广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为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的工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

劳动者权益即劳权问题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劳动问题。劳动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其内容涉及到劳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劳动关系构成和运行中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劳动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教育培训、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及劳动者参与、劳动者自身发展等。在转型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劳动就业、劳动报酬和劳动社会保险等问题上。劳动关系矛盾将是未来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力量之一的工会组织,如何维护劳权?概括地说,就是要牢牢把握“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世纪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依法治会,本着维权为主、全程参与、分类服务、重心前移、有效监督的精神和原则,构建起目的明确、职责分明、易于操作的工会工作法制化体系和法治秩序,通过法治把工会的维护职能作用发挥出去,进而通过工会的法制化建设,推进和实现工会劳权维护的法治化。

具体地说,工会劳权维护的基本途径为:

(一)参与立法与政策制定,注重源头维权

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从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是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也是工会维护劳权的关键环节和工作重点。工会参与立法与政策制定是多方面的,但重点应是通过提出立法建议、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推动职工权益和工会活动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首先是参与劳动立法,健全完善维护职工劳动权利的法律规范;其次是推动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的立法,逐步建立保障职工民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利的法律规范;再次是加强工会立法,建立健全保障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劳权维护工作和规范工会自身行为的法律规范。

具体实践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加强立法与政策制定的参与。比如,就国家立法和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职工群众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及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汇报,反映意见,提出建议;通过工会在人大的代表和政协的委员提出立法建议、议案和提案,参与法律、法规草案的讨论、审议和修改;参加法律法规起草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直接参加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对法律、法规草案和现行的法律、法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以及与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等。就是通过工会组织的整体合力,将工人阶级意志和呼声反映出来,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从源头上做好劳权维护。

(二)依法建立健全机制,形成依法维护劳权的体系

1.劳动关系依法规范建立机制

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是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随着中国加入WTO,劳动力市场的外延在扩大。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同样要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双向选择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劳动者的求职、就业、失业、退休,涉及对劳动者的职业训练、报酬给付、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涉及劳动关系的确立、调节和终止,以及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信息引导、法律规范和宏观调控等一系列内容,工会作为劳动者一方的集体代表,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就要依法指导劳动者规范签订劳动合同,并将劳动关系的整个运作作为自己的工作领域,承担起维护和代表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

2.劳动关系主体自主协商谈判机制

平等协商谈判制度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法律制度。工会依法组织、代表企业职工就劳动标准和劳动关系调节与企业协商谈判签订协议是工会维护劳权的主要手段。

3.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企业工会通过健全和完善调解制度,充实调解力量,依法及时有效地预防、调处和化解矛盾与争议,稳定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

4.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机制

在协商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工会应依法支持职工通过仲裁、诉讼的途径,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5.劳动法律监督与执法监督机制

《劳动法》赋予了工会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的权力,现在应进一步通过完善立法或行政执法机关授权,设置实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权的手段,以及依法运用这些监督手段的程序。

6.职工法律援助机制

各级地方工会通过努力,建立法律援助机构,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提供义务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7.参与及监督公共决策机制

在党政做出重大公共决策前,各级工会应及时有效地把职工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报告给党政,并对公共决策过程实施监督,为党政当好参谋助手,为职工群众当好代言人、代表者与维护者。

8.联系各方的沟通机制

工会要在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加强沟通,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把疙瘩解开、误会消融、矛盾化解,在团结鼓劲中履行工会职能。工会与各方面的联席会议、联合调研、联合检查、联合发文等都是沟通机制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应加以总结与发展。重点是根据新形势的特点,完善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着力推行厂务公开。

9.工会依法自我保护机制

侵犯工会和工会干部权益的事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工会依法逐步建立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完善法律、运用法律维护工会和工会干部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据《工会法》赋予工会的法定权利,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位置,加快“内修”,内修到位了,才能切实发挥维护劳权的作用。

二、参与构筑劳权保障“安全网”

以效率为中心,按生产要素及其贡献率进行收入分配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向社会强势人群倾斜的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又需要一种向弱势人群倾斜的体制加以平衡,社会保障的本原职责是强调社会公平。工会必须积极参与并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保证劳动者在生、老、病、伤、残、贫的时候能获得基本保障。

发展社会保障,我们必须正视诸多现实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不足,出现较多“空账运转”、入不敷出现象;我国正经历剧烈的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构成较大的支付压力,到2030年左右达到老龄化高峰,老年群体人数增加使更多人依赖社会保障,不仅收入上需要社会支持,在医疗及生活照料方面需求也大大增加;加入WTO后短期内失业人口将呈现增长势头,下岗将与失业并轨,需扩大筹资以支付可能出现的失业保险金高峰的需求;市场经济导致收入分化,尽管可以通过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调整,但分化的趋势会延续,出现大量低收入者贫困职工群体,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等等。现阶段,工会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和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建设劳动者劳权保障的安全网;另一方面,要大力构筑贫困职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根据城市体制改革的特点,形成社区化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支持与社区救助为辅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此:

(一)以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为头,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保障融入社区

1.努力将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落实到社区。尤其为因企业亏损、停产、半停产、破产、失业而生活困难的职工及其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推进城市街道建立社会救助中心,社区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站,不断努力实践使这项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网络化。

2.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开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创造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职工。未来我国城市社会的特点为,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压力增大,社会服务潜力很大。社区服务以其就近、方便、快捷、全方位的特色服务日益为人们欢迎。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产业化发展方向,在便民、利民的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应成为安置下岗失业职工的主渠道之一。

3.开发社区养老服务,完善城市保障功能。依托社区建立健全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组织,负责离退休职工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养老金发放等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大力发展职工互助合作补充保险,并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提出,没有充分考虑工会的地位与作用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的一个缺陷。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很客观的。从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远景看,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在全面适应市场经济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必须体现工会的法律地位和监督作用。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身份已法律化,那么在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中,应赋予工会在社保中的监管地位并予以法律化,发挥工会在社保资金的征缴与使用中的监督作用,给工会相当的发言权;在企业与产业的平等协商谈判中,将员工保险金的按时交纳作为协商签约的重要内容。

2.将工会举办数十年具有光荣传统的职工互助合作补充保险纳入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并予以法律保障,明确其性质,在国家保险监管部门监督下开展业务。从发展眼光看,企业补充保险与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在企业或产业层面将来应逐渐合并运作,由工会代表员工与用人单位通过集体协议来完成。

3.对“送温暖工程”予以法律上保障与政策支持。

(三)在构建正式的社会保障社区网络同时,大力发展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互助网络。培育增设贫困职工及其家庭赖以生存的多重保障支柱

1.大力培育社区帮困网络,社区帮困网络是介于社会保险与社会支持网络之间的特殊形式,在正式的社会保险之外,贫困职工家庭可依仗的还应有一个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由家庭、亲戚与社区构成。社区帮困网络应为区街政府统一规划下的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也可为民间化的。如由城市、街道组织社区中的单位与贫困家庭“结对子帮困”,社区邻里间的帮困、献爱心活动,等等。

2.努力培育社区志愿者帮困参与机制

努力建设一个以人为本,讲礼仪重情谊,相互关心爱护的和谐的中国式的社区环境,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慈善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近、相互扶持的情感,唤起广泛的群众性的社区帮困参与意识。同时,加强对社区志愿者的队伍建设的组织与培训,经常进行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和对其中优秀者的奖励表彰。

3.完善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网,使城镇贫困职工群体能及时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工会保险干部业务素质与开拓能力

社会保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要求高,需要一支既有热心为职工服务认真维权的思想,又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的队伍才能胜任,各级工会都要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工会保险干部的政策业务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