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商业出版社《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手册中册》第872页(4311字)

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董事会、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管理控制方法及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称之为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构成一个组织的氛围,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控制环境反映了董事会、总经理阶层、业主和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良好的控制环境需要企业管理者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来建立和维持,它是内部控制状况的综合反映,需要一系列的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一)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

内部控制环境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管理者及所有执行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及其胜任控制的能力。管理者的经营风格与管理哲学,包括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反映、企业的管理方式、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待人力资源的态度及实施的政策等,都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成效。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管理者愿意采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就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训员工以提高其业务技能,改变经营风格达到稳健、务实;在经营理念上,注重以人为中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培养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认真组织和领导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并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那么企业为全体员工也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参与设计并能有效实施企业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管理者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甚至无视法律法规及内部的规章制度,滥用职权,则下属各级员工也无设计或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甚至互相串通、协同作弊,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必将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

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批准重大方针政策和交易事项,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总的方向。作为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并具有承担责任的义务。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的主要职权有:

1.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2.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3.决定公司的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等公司高级管理干部;

4.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执行股东会的决议,等等。

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企业都很重视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董事会也必将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审计委员会除了协助董事会履行其职责外,还有助于保证董事会与企业内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直接沟通。因此,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其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影响。

(三)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

组织结构是为了便于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每个组织都要分设若干个管理机构和管理层次,表明组织内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控制任务在总体上的组织安排及部门中的具体排列,是公司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框架,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其实质是人们在组织内部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方式的总和。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也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它不仅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分工,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相互检查与制约、防止和纠正各种错弊的作用。可以说,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控制的效果。

但是组织结构只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框架。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成效关键还要取决于职权与职责的确定情况。权责分派则是在组织结构设置的基础上,设立授权的方式,明确各部门或各岗位及其人员的权力和所承担的责任。组织机构是内部控制任务的承担部门,岗位是部门控制任务落实的最小单位,权限是各部门和岗位执行控制任务的条件,责任是部门、岗位和人员执行控制任务的基本保证。通过组织结构的设置、职责权力的划分,一个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都清楚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力,了解行为规则、可接受的业务活动及利益冲突等。注册会计师也可据此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针、政策、程序等。合理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要求:

1.每项经济业务事项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承担,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处理;

2.不相容职务进行适当分离;

3.权利和责任与控制任务相适应,并落实到具体部门。

(四)人员的品行与素质

企业的员工不但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要受到企业内部其他员工的控制和监督。归根结底,所有的内部控制都是针对“人”这一特殊要素而设立和实施的,再好的制度也必须由人去执行。可以说,人员的品行与素质是内部控制效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人的各种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员的品行与素质包括价值观、道德水准和业务能力(包括知识、技术及工作经验等),他们既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各级管理人员及广大职工是否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自己工作地位的重要性,各个岗位的人员有无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无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与诚实的态度,不仅决定了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而且决定着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与监督。

在企业的内部人员中,管理者的素质与品行在企业管理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其知识、能力直接影响着下属员工的品行和道德行为,从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称职的内部控制人员要求:执行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素质能力必须与其所承担的职务相匹配。

(五)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任何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实施中,如果仅仅着眼于对物和人的控制而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一般包括人员配备与选择、培训计划、职务考核、分析与评价等,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行为和工作业绩。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忠诚度和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大有裨益。管理者在制定人事政策时,必须考虑对员工的道德行为和业务技能的要求,为内部控制发挥预期的效用提供合理保证。内部人力资源政策要正确而明晰,如对涉及内部人员调动补缺、晋升或降职、外部招聘、开发培训以及奖惩等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一般可采取:

1.通过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宣传企业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责任,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2.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

3.制定良好的用人政策,包括聘用、岗位轮换、考核、晋升、奖罚和辞退等的政策措施;

4.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改进薪酬方案、加强沟通、改善工作条件、制定企业内部福利政策等。

(六)管理控制方法

管理控制方法是指企业为控制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内部各个部门及岗位的职责范围而建立的相应管理方法。管理控制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一是方法本身的执行发出了控制重要性的信号;二是方法在执行中可以察觉可能发生的错弊,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经营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利润计划及责任会计等规划报告系统;

2.比较实际业绩与计划目标、并将比较结果及时传递给相应管理层的程序;

3.有助于调查偏差期望值原因并予以纠正的纠正程序或措施;

4.有关制定和完善会计系统的政策或控制措施。

(七)外部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工与协作越来越重要,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脱离外部因素而单独生存和发展,外部环境因素也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包括法律法规的颁布和修订、产业政策的调整、上级机关的要求等。例如税务机关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定、证券监管部门也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严格的要求等,这些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