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530页(4455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为特征,伴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细胞。本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病因病机〕
EBV为疱疹病毒属,核心为双股DNA;已知其有5种抗原成分,均可产生抗体;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
EBV进入口腔后,感染咽部上皮细胞及B淋巴细胞,并进行复制,继之侵入血循环致病毒血症,而后累及各组织器官的网状细胞。
中医学认为本病乃外感时邪由口鼻而入,犯于肺胃,继之热毒化火入里,热毒内壅,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常年发病,多为散发;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一、临床表现
1.发热:中毒症状不显着,可持续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热型不定。
2.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着,其他处淋巴结亦可肿大,为本病特征。
3.咽峡炎:咽、扁桃体、悬壅垂充血,少数患者可有溃疡或伪膜形成。
4.脾肿大:较肝肿大多见,肝功可异常。
5.皮疹:病程1~2周时出现皮疹,为多形性,以丘疹和斑丘疹多见。
6.神经系统:可有神经系统症状,但较少见,如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
(1)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可达(10~20)×109/L,偶可有高达(30~60)×109/L。
(2)分类单核细胞增多占总数50%以上。
(3)异型淋巴细胞可达10%以上,或绝对计数在1×109/L以上。
2.血清学检查:嗜异性凝集试验,抗绵羊红细胞凝集滴价1∶56以上。
3.EB病毒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1.发热、咽痛、咽峡炎症,应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相鉴别。
2.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咯痰、胸痛等应与其他病原的肺炎相鉴别。
3.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有轻度发热,上感和(或)胃肠道症状,很少有明显的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血象白细胞高达(20~90)×109/L,分类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异型淋巴细胞并不高,嗜异凝集试验阴性。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风温袭肺
高热不退,咳嗽,流涕,咽痛,恶心,腹部不适,颈淋巴结轻度肿大,或见皮疹,舌红苔薄黄。
二、热毒炽盛
壮热不退,口渴烦躁,咽喉肿痛,甚则溃脓,唇干红赤,口气臭秽,舌红苔黄。
三、痰热阻络
发热,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舌红,苔黄,脉滑数。
四、瘟毒发黄
发热,肝脾肿大,巩膜黄染,皮肤黄疸,恶心呕吐,纳呆,便干或溏,尿黄,舌红,苔黄腻。
五、气阴两虚
低热缠绵,面色白,自汗或盗汗,口微渴,食欲不振,夜寐不宁,尿少,舌红欠润。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本病无特异治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
2.淋巴结肿痛,可局部冷敷。
3.出现黄疸时,可按病毒性肝炎治疗。
二、中医分型治疗
1.风温袭肺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 杏仁 银花 连翘 黄芩 生石膏
2.热毒炽盛
治法:清气泄热,解毒利咽。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加减:便秘加大黄(后下);咽喉白腐加马勃。
3.痰热阻络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散结。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黄芩 连翘 浙贝母 夏枯草 丹皮 玄参 僵蚕 生地 野菊花 板蓝根 蒲公英
加减:热甚加水牛角(先煎)、生石膏(先煎);淋巴结肿大不消加海藻、昆布、山茨菇。
4.瘟毒发黄
治法:清热化湿,疏利肝胆。
方药: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茵陈 山栀 龙胆草 黄芩 柴胡 川芎 郁金 蒲公英 车前子(另包)
加减:肝脾肿大加丹参、鳖甲;恶心呕吐加姜半夏。
5.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生津,养阴退热。
方药:生脉饮加味。
党参 麦冬 五味子 知母 丹皮 石斛 白薇 煅龙牡
加减:夜寐不宁加茯神;食欲不振加焦山楂、麦芽。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用于喉头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时,疗程6天。
四、抗病毒治疗,可能对本病有效
1.阿糖腺苷:儿童剂量每日5~15mg/kg,新生儿和婴幼儿每日5~20mg/kg,静脉缓慢滴注,疗程5~7天。
2.无环鸟苷:每日20~30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
五、注意特殊情况及处理
1.脾肿大者应注意防止脾破裂。
(1)检查时不宜用力过猛。
(2)恢复期间忌剧烈运动,排便不可用力。
2.发生脾破裂应输血,及时做脾切除。
六、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用于热毒炽盛。
2.西黄丸:用于热毒炽盛。
七、单方验方
1.当归12g,赤芍12g,益母草10g,川芎10g,木香3g,水煎服,用于肝脾肿大。
2.青蒿、沙参、麦冬、银柴胡、地骨皮各10g,鳖甲15g,水煎内服,用于阴虚火旺。
八、中药外治
1.锡类散吹喉,用于咽喉肿痛。
2.黄柏、煅石膏研末水调外敷用于颈部淋巴结肿大。
〔现代研究〕
韩氏认为,本病的临床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字:一稚、二实、三期。“稚”指本病多见于儿童,形体未充,属稚阴稚阳之体,用药宜避免过用寒凉、慎用攻伐之品,以免伤阴劫液。“实”指临床表现以实证者居多。“三期”指本病宜分早、中、晚三期论治:早期在卫在气,治宜清气透卫、解毒泄热;中期气营(血)两燔,毒热炽盛,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晚期为恢复期,治当滋阴扶正、恢复元气。(1)安氏认为热、毒、痰、瘀是本病病理变化的主要环节,其中热毒之邪乃致病的主要因素,而痰瘀则是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与热毒胶结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治疗中灵活运用宣肺疏散、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消瘀散结等治法可获良好疗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