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零六十三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眼科实用手册》第159页(19091字)
一、视网膜变性的种类
1.视网膜色素变性
(1)典型的:如常见的描述。
(2)非典型的:无色素性,单侧性,局限性,中心性,环中心性,静脉旁型。
2.结晶性网膜变性。
3.白点状网膜变性。
4.视网膜劈裂。
二、视网膜色素变性
1.病因:肾原阳不足,脾肾阳虚,阳不抗阴,肝肾气虚。脉道堵塞,精气不能上荣。
2.治疗:补中益气,补中益气丸,益阴升阳,附子肉桂活血通络,血腑逐瘀。
3.处方:附子、肉桂、党参、黄芪、升麻、柴胡、当归、熟地、白芍、麦冬、枸杞、山芋肉、桃仁、红花、川芎、桂枝、大秦椒。
三、甲状腺病
1.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病。
2.症状:全身出现甲亢,甲低或正常;眼部出现眼球突出,斜位,运动受限,复视,上睑迟落。
3.治疗:主要靠全身治疗。眼部保护角膜,抗感染,抗干燥,激素可减轻水肿。
四、斜视
1.更改注视方向,眼位变,斜角不变为共动性斜视。
2.更改注视方向,眼位变,斜角亦变为麻痹性斜视。
3.核上病变是分开、辐辏麻痹。
4.末梢:动眼、滑车、外展神经麻痹。
5.其他有甲亢,外伤,肌无力,糖尿病。
五、色素上皮、网膜、乳头错构瘤
1.眼底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2.眼底呈灰黄色,半透明,胶质隆起,血管迂曲,机化渗出。
3.荧光:遮挡,渗漏,强荧光。
4.视力:减退和变形。
六、视神经萎缩
1.不是一个单独的病。
2.凡是导致视神经纤维视缺血、轴突、丧失、节细胞体积缩小及胶质增生的病症都可称神经萎缩。
3.神经髓鞘脱失亦可发生。
4.分类:从中枢至筛板,下行为原发性;眼球内神经上行为继发性。
七、视神经炎
1.视力明显下降,眼球胀痛。
2.视野:中心暗点,生理盲点扩大。
3.眼底:视盘出现充血,少量出血,水肿,边界模糊。血管出现静脉迂曲扩张,动脉变化不明显,渗出不多。网膜整个后极部水肿。晚期则出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4.荧光:渗漏,强荧光,毛细血管扩张。
八、视神经炎治疗
1.重症:眼底改变明显,肝胆火盛,玄腑闭塞,玄腑衰竭,用龙胆泻肝汤。
2.中度:眼底改变稍轻,情志郁结,肝失疏泻,用丹栀逍遥散。
3.轻度:眼底改变轻微,肝肾阴虚,虚火上亢,用知柏地黄汤。
4.轻微:眼底改变微,气虚,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
九、视盘血管炎
1.是视盘内睫状静脉,小血管,阻塞型小静脉炎。小动脉无改变,非特异性,原因不清。
2.眼底:视盘充血,水肿,静脉迂曲,扩张,小出血,渗出。
3.视野:生理盲点扩大。
4.特点:视力障碍较轻,预后好,单眼发病。
5.荧光造影:似视乳头水肿。
十、缺血性视乳头改变
1.眼底:视乳头呈灰白色,边界不清,充血,水肿轻,小出血。
2.特点:不影响黄斑,视力障碍轻,发病突然。中年以后两眼先后发病。
3.视野:水平,垂直,偏盲,不以正中线为界。
4.荧光:早期弱,后期强,有渗漏。
5.视盘后部缺血、眼底无明显改变。
6.病因:高血压,高眼压,动脉硬化,贫血,颞动脉炎,血管闭塞,血管痉挛。
十一、视盘水肿
1.眼底:乳头灰白色隆起,盘径扩大,边界不清,静脉怒张,爬坡,乳头出血,棉绒状渗出。
2.荧光:渗漏,染色,强荧光,毛细血管扩张。
3.病因
(1)局部:视神经网膜炎,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外伤,瘤压迫。
(2)眶部:炎症,外伤,肿瘤。
(3)全身:颅压高,占位性病变,肾炎,贫血,血液病,心衰,肺气肿,高血压。
十二、牵牛花综合征
1.视盘似一朵牵牛花。
2.眼底:视盘中心漏斗,不透明物填满,周围呈灰白色,灰黑色隆起环,环外20余支放射血管,整个呈粉红色。
3.是先天异常。
十三、视盘玻璃疣
1.眼底:视盘上浅灰色,半透明,结晶小坎,血管经其上盘径较正常大1/3。
2.视野:生理盲点扩大。
3. B超:视盘有轻度隆起、结节。
4.荧光:没有渗漏,可有自发光。
5.病理:是神经胶质、神经轴突变性钙沉积,有人说是轴浆流阻滞变性,有人说是星细胞错构。
十四、网膜错构瘤
1.是正常组织内异常组织增生,以斑、痣瘤常见,属家族性。
2.分类:血管Coats病,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
十五、乳头睫状动脉的来路
1.由后睫状动脉发出。
2.由后睫状动脉构成的Zinn环发出
3.由脉络膜毛细血管直接发出。
十六、视神经球内外解剖
1.是神经节细胞、神经铀突汇集而成,外有三层膜。
2.从软脑膜发出中隔放射状伸入神经纤维,中隔内血管丰富。
3.中隔内神经纤经表面还有神经胶质。
4.胶质内是轴浆流。
5.轴浆流内才是神经纤维。
6.视神经直径:球内段只有0.7 mm,脉络膜、玻璃膜交界处为1 mm,筛板后加三层膜为3 mm。
十七、视盘前膜
1.视盘表面一层灰白色、半透明、薄纱状半遮视盘为视盘的膜。
2.形成:胚胎期,视盘发育阶段,伴随血管进入眼内的结缔组织。
十八、视网膜脱离
1.神经上皮、色素上皮间的脱离,是眼杯内外两层脱离。
2.正常粘合靠脉络膜渗透压两组织间Rpe代谢泵保持。
3.分类:原发性即有裂孔性,继发性由肿瘤、炎症、渗出、牵拉。
(1)近视:眼轴长,玻璃体变性,玻璃体后脱离、粘连牵拉脱离。
(2)外伤: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网脱。
(3)脉络膜炎渗出,肿瘤推举,脱离。
(4)脉脱并网脱。
4.病变进展:玻璃体变性后脱离,粘连,牵引,裂孔,玻璃体进入网膜下网脱。
十九、黄斑裂洞
1.是自内界膜感光上皮间组织缺损。
2.眼底:边缘锐利,暗红色,掺黄白小点,从针尖到1 PD大的圆形区。
3.荧光:渗漏。
4.分期:一期为视力下降、变形,100~200μm黄点中心凹变平,荧光渗漏;二期为全层裂洞,红色区透见荧光;三期除上述改变外,加玻璃体后脱离;四期玻璃体进入网膜下网脱。
二十、黄斑囊样水肿
1.不是一个单独的眼病,是多种因素影响黄斑区、毛细血管,为渗出性改变。渗出积存于网膜外丛状层Henle纤维间。
2.眼底:系绸样反光,蜂巢状外中心窝反光消失。
3.荧光:动脉期变暗,静脉期增强。
二十一、日光性黄斑病
1.是黄斑对紫外线的光化学反应。
2.眼底:黄斑区水肿,暗红色区有黄点,似囊样变性和裂孔。
3.视野:中心暗点。
4.网膜感光上皮不受影响。
二十二、卵黄样黄斑变性
1.病变位于色素上皮Bruch膜之间脂褐质沉积。
2.眼底:边界清0.3~1 PD大卵黄色隆起,血管越行其上。
3.遗传性,5~15岁发病。
4.假卵黄样黄斑变性:是色素上皮释放脂褐质,无卵黄变性的其他特征。
二十三、Stargard病
1.眼底:黄斑区圆形边界清,红黄色斑点状,金箔样反光病灶,神经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可见脉络膜大血管。
2.荧光:可见脉络膜荧光,黄斑区色素上皮脱失。
3.是遗传性黄斑变性。
二十四、老年性黄斑变性
是因年老、代谢、衰退多种因素刺激引起。
1.湿性(渗出型)
(1)前期:视力下降中心暗点,软性玻璃疣,黄斑色素紊乱(色素、脱失或增殖),患区高荧光。
(2)渗出期:网膜下新生血管,出现渗出,色素上皮、神经上皮、黄斑区浆液性盘状脱离,病变区荧光遮挡。
(3)瘢痕期:病变区被灰白色瘢痕取代,病变区荧光遮挡或假荧光。
2.干性(萎缩型)
(1)前期:视力下降,比较性暗点,黄斑区色素紊乱、堆积或脱失,散在的玻璃疣荧光透露。
(2)萎缩期:黄斑区大片色素上皮萎缩,金箔样反光,高荧光。
二十五、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1.黄斑区及周围网膜:圆形边界清,淡黄色,隆起。
2.荧光:动脉早期强荧光,动脉晚期荧光更强。
3.病因:不明,网膜下新生血管破裂,特发性脉络膜血管渗出。
4.治疗:激素,高渗,中药(五皮饮)。
二十六、中浆
1.病变:是在色素上和神经上皮间渗出,是色素上皮代谢失常,屏障受损,浆液渗出。
2.眼底:黄斑区圆形,边界清,隆起,内含黄白色小点,少许放射纹,中心窝反光消失。
3.自觉:视物变形,变暗,变小,暗影,视力减退轻,相对性暗点。
4.荧光:喷出型,似冒烟状,渗漏;扩散型,似伞状,蘑菇状。
二十七、中浆分型与治疗
1.肝胃湿热型
(1)症状:脉弦或濡缓,舌厚腻,便溏,纳差,胸胁满闷,黄斑区水肿,渗出。
(2)治疗:和胃清胆,化痰行湿。
(3)处方(加减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蔻仁、白术、薏苡仁、大枣、柴胡、羌活。
肝火明显的除同上外,加龙胆草、夏枯草、白蒺藜、青葙子。
水肿明显的除同上外,加萆薢、猪苓、泽泻、车前子。
水肿不易消散的除同上外,加藿香、佩兰、蔻仁、薏苡仁、苏叶、郁金。
2.中浆肝肾阴虚虚火型
(1)症状:脉细,舌红,渗出不多,慢性。
(2)治疗:滋补肝肾,驻景丸。
(3)处方:菟丝子、楮实子、茺蔚子、枸杞子、寒水石、木瓜、河车粉、三七、五味子、前仁、知母、黄柏、旱莲草。
虚火偏盛,减楮实子、菟丝子、河车粉,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连草。
肾阳虚,加淫羊藿、肉苁蓉、杜仲、补骨脂。
3.中浆心脾两虚型
(1)症状:脉濡,便溏,纳差,舌胖,苔白。
(2)治疗:补心脾。
(3)处方:驻景丸十归脾汤。
水肿明显: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羌活。
难吸收的:海藻、昆布、半夏、桃仁、红花、三棱、莪术。
二十八、中渗
1.眼底:以黄斑为中心,边界不清,灰黄白色,圆形,隆起。
2.荧光:颗粒状,绒球状,放射状渗漏,强荧光,晚期荧光不消退。
3.病变在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之间渗出。
二十九、产生网膜新生血管的机理
1.基本条件:网膜中还有健康的组织,网膜缺氧,网膜静脉回流受阻。
2.缺血:原有血管生长因子活跃,产生新的血管生长因子,这两种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变成纤维蛋白溶酶,使血管基质纤维连结,血管基质膜溶解,内皮细胞从缝中长出成芽成血管。
3.血管:生长、抑止因子失调(血液中存在上述两因子)。缺氧、损伤、糖尿病可使两因子失调。新生血管形成。
三十、合并新生血管的眼病
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渗,色素膜炎,眼球挫伤,激光术后,玻璃疣,肿瘤,中心静脉血栓,中心动脉血栓,网膜静脉周围炎,血管样纹理。
眼底形态呈灰白、褐黄、暗红色斑,星状隆起。
新生血管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穿过Bruch膜进入网膜下患区。以网膜无灌注区大小预测新生血管的发生率:7 PD为危险,10 PD为产生,10~30 PD占63%,> 30 PD占100%,和病程、血糖、缺氧程度有关。
三十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
一般的占50%,5年以下占38%,5~10年占50%,10年以上占90%。
三十二、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管改变
1.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2.周细胞逐渐消失。
3.内皮细胞增殖,管腔逐渐闭塞。
4.动脉分支变细。
5.有的毛细血管扩张。
三十三、糖尿病视网膜改变的病理
1.渗出:周细胞、内皮细胞受损,水肿,血网屏障破坏,毛细血管扩张,血浆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渗出。
2.吸收:小的渗出,由临近毛细血管色素上皮运走;大的渗出,由载脂巨噬细胞清除。
3.棉绒状斑:毛细血管闭塞缺氧以及神经纤维轴索肿胀断裂,轴浆流受损出现白羽状斑,白羽斑超过8个向增殖期发展。白羽斑吸收神经纤维,节细胞萎缩。
4.血管闭塞:显示小的无灌注区,区外毛细血管扩张,黄斑周围有一个650μm血管拱环,从荧光片上测量。糖尿病拱环断裂。
三十四、血网屏障破裂
1.血、网屏障破裂有多种原因,常见的有: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密联松开。
(2)内皮细胞浆孔洞化。
(3)内皮细胞吞饮小泡运输能力增强。
(4)色素上皮基底浆膜内褶增多。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控制血糖。
(2)光凝:保护黄斑,隔开患区。
(3)封闭无灌注区。
(4)活血化瘀。
(5)改善微循环。
三十五、外伤眶骨折
1.眼睑:血肿,气肿,鼻衄。
2.眼球:突出,内陷,偏斜,复视。
3.运动障碍。
4. CT:骨折缝,骨折片,组织疝入鼻窦,鼻窦积血。
三十六、蝶骨脑膜肿瘤
1.蝶骨:大翼、骨嵴、骨膜肥厚,影响视神经管,眶上裂。
2.眶容积缩小。
3.眼球:突出,偏斜,运动障碍,复视。
4.视力:下降,眼睑水肿。
5.眼底:视乳头水肿,萎缩,有的有Foster—Kennedy症。
6. CT:眶骨外壁、上壁、骨膜增生,密度增高。
7. A/B超:球后有低或无回声区,外侧眶更明显。
三十七、眼眶副鼻窦瘤
1.眶继发肿瘤:副鼻窦是主要来源,尤其是黏液囊肿。
2.好发部位:第一上颌窦,其次是筛窦、额窦、蝶窦。
3.症状:眼球突出,偏斜,运动受限,复视。
4. B超:病变区低回声,但患区供血丰富。
5. CT:肿瘤边界清楚,眶骨壁有破坏。
三十八、神经鞘瘤
1.起源于感觉神经鞘膜细胞。
2.多位于眶上部,其次是肌圆锥、眶尖。
3.临床可见眼球逐渐突出,转位向下,位于肌园锥内似海绵瘤,位于眶尖的早生视神经萎缩。
4. B超:肿块棱形,圆形,不规则,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5. CT:肿瘤常位于眶后段上方,眶上裂,眶腔扩大。
三十九、视神经脑膜瘤
1.是视神经眶段,脑膜上皮瘤。
2.临床上的四联症:①眼球突出;②视盘水肿或视神经萎缩;③视野缩小;④视力减退。
3. B超:视神经粗大,边界清,回声强,血流丰富。
4. CT视神经眶段:管状,锥形,棱形,增粗,边界清,肿块中有轨道,中间是萎缩的神经套袖影,外围是钙斑脑膜。视神经管扩大,如向颅内蔓延常位于鞍上和海绵窦旁。
四十、眼猪囊尾蚴病
1.反复的眼睑,结膜,水肿。
2. B超:眼球内、眼外肌内圆形透声区,中心有一强回声斑。
3. CT:高密度影,内有一低密度区,中心有高密度斑点。有时见斑移动。
四十一、非炎性眼睑水肿
1.症状:眼睑水肿,脉细弱或数,舌淡或红,便溏,腹胀。
2.辨证:脾肺湿热上攻。
3.治疗:清热健脾利湿。
4.处方: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薏苡仁、黄芩、车前子、蔓荆子、白芍、泽泻、黄柏。
四十二、目痒
1.症状
(1)风湿邪。
(2)痒而充血,风热,湿热。
(3)重痒难忍,风重,风湿滞留经络。
(4)微痒,红涩,时作时止,血虚生风。
2.辨证:受风挟湿,滞留经络。
3.治疗:驱风利湿,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4.处方:荆芥、防风、桑白皮、地骨皮、柴胡、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生地、川芎、牛膝、枳壳、甘草、桔梗、熟地。
四十三、中医对角膜后沉着物(KP)的辨证
1.症状
(1)初期:肝经风热。
(2)KP较多:肝胃火盛。
(3)KP日久不退:虚火,阴虚挟湿。
(4)羊脂状KP:肝郁脾虚,肝胃不和。
(5)脾运失调:痰湿凝聚。
2.辨证:肝胃火,脾虚生湿。
3.治疗:清肝胃火,健脾利湿。
4.处方:龙胆草、黄连、黄芩、石膏、山栀、泽泻、木通、当归、柴胡、白芍。
四十四、中医对房水闪光的辨证
1.是肝胃火煎灼房水所致。
2.是肝肾阴虚及虚火煎熬房水所致。
3.治疗:泻肝胃火同对KP的辩证,滋阴清热,加减知柏地黄汤。
4.形成前房积脓者
(1)病机同上,但病情较重。
(2)处方:银花、黄芩、山栀、夏枯草、石膏、大黄、竹叶、瓜蒌、玄参。
四十五、对眼压高、低的辨证
1.眼压高
(1)青光眼。
(2)肝气郁结,经络失调,玄腑堵塞。
(3)肝阳上亢,经络失调,玄腑堵塞。
(4)肺失宣降,气机不利,房水难排。
2.眼压低
(1)外伤,肿瘤,内科病酸中毒。
(2)睫脱,脉脱,网脱,眼球萎缩。
(3)肝胆胃火,蒸灼房水减少。
(4)肝肾阴虚,房水生成减少。
3.能降低眼压的中药
(1)麻黄、葶苈子:宣肺、泻肺、通调水道。
(2)白术、半夏、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湿。
四十六、治小儿目札的中药
1.肥儿丸:黄连、胡黄连、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苡米仁、使君子、麦芽、神曲、山楂。
2.肝肾阴虚、虚火上攻:知柏地黄丸。
3.肝胆风热:龙胆泻肝汤。
四十七、麻痹性斜视中医辨证与治疗
1.风痰阻络用牵正散。
2.脾痰阻络用四君子汤。
3.心脾血虚用补阳还五汤。
4.肝肾阴虚、虚风内动用镇肝息风汤。
5.外伤用血腑逐瘀汤。
四十八、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病因
1.脾胃肺积热,用清胃散或玉女煎。
2.阴虚燥热阳亢,用知柏地黄汤。
3.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丸或附桂八味丸。
四十九、闪辉性暗点
1.肾阴不足,相火上亢。
2.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五十、枕叶皮质血管痉挛
1.肝气上逆、心神失守用镇肝息风汤。
2.气血逆乱、玄腑堵塞用血腑逐瘀汤。
3.肾阴虚、虚火上亢用知柏地黄汤。
附镇肝息风汤:龙骨、牡蛎、代赭石、珍珠粉、龟板、牛膝、天冬、川楝子、青嵩、生麦芽、甘草、玄参。
五十一、Behcet病、狐惑病分类及用药
1.肝胆湿热型
(1)症状:脉滑、数兼弦,舌红,苔厚浊,口、阴、眼三联症。
(2)辨证:狐惑病,病毒,自体免疫病。
(3)治疗:清泻肝胆湿热。
(4)处方:龙胆泻肝汤。
2.肝肾阴虚
(1)症状:脉细数,舌红,咽干,二联症+眼轻症。
(2)治疗:补肝肾阴。
(3)处方:知母、黄柏加驻景丸。
3.阴虚挟湿型
(1)症状:脉细数或濡数,舌红苔白,三联症,低热,心烦。
(2)辨证:阴虚挟湿。
(3)治疗:养阴清热,化湿。
4.处方(加减甘露饮):熟地、生地、天冬、麦冬、石斛、枇杷、黄芩、枳壳、茵陈、甘草。
阴虚重,加女贞子、旱莲草。
低热,加银柴胡、地骨皮。
湿重,加土茯苓、威灵仙、防己。
湿化热,加银花、连翘、夏枯草。
5.脾胃虚寒型
(1)症状: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腻,腹泻便溏,二联症+眼轻症,但KP和闪光难吸收。
(2)治疗:温中健脾、祛瘀化湿。
(3)处方(加减附子理中汤):附子、肉桂、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三棱、莪术、当归、赤芍、红花。
五十二、色素膜炎包(交感、原田病)
1.早期:肝经风热,泻肝火,凉活血。
2.中期:虚、实挟湿,补虚泻实用甘露饮。
3.晚期:多成肝肾阴虚,治疗以补肝肾阴,活血化瘀。
4.周边色素膜炎多是肝肾阴虚,虚火所致。
五十三、色素膜炎分型诊治1.肝经风热型
(1)症状:脉浮数,舌红苔白,闪光,玻璃体混浊,刺激症状中度。
(2)治疗:泻肝驱风。
(3)处方(加减龙肝泻肝汤):龙胆草、黄芩、山栀、荆芥、防风、白芷、柴胡、黄连、赤芍、蔓荆子。
2.肝胃火型
(1)症状:刺激症状明显,包括交感、原田、白塞三症的症状。
(2)处方:a.龙胆泻肝汤加大黄、石膏、玄明粉;b.清疫败毒饮:黄连、黄芩、玄胡、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牛蒡子、马勃、丹皮、甘草、薄荷、僵蚕、生地。
3.阴虚挟湿型
(1)症状:脉弦滑或细数,舌红,苔浊腻,羊脂状,闪光,反复发作,难治。
(2)治疗:养阴,清热,化激。
(3)处方(加减甘露饮):熟地、生地、麦冬、天冬、石斛、枇杷叶、黄芩、枳壳、茵陈、甘草。
4.肝肾阴虚型
(1)症状:脉细数代弦,舌红少苔,心烦,失眠,眼症状轻,难愈。
(2)治疗:补肝肾。
(3)处方:驻景丸。
5.脾肾阳虚型
(1)症状:脉沉细,舌淡苔白,形寒肢冷,慢性病程,常有玻璃体混浊。
(2)治疗:温补脾肾。
(3)处方用附子理中汤十四神丸:附子、肉桂、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破故纸、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
五十四、术后前房延缓形成
1.中医论病因:肝胆湿热,气滞血瘀,水湿停滞。
2.治疗:清泻肝火。
3.处方用龙胆泻肝汤:重用泽兰、泽泻、木通、益母草、茯苓、白茅根。
五十五、角膜炎中医论治
1.肝经风热型
(1)症状:脉浮数,舌淡红,苔白,急性期睫状充血溃疡。
(2)治疗:疏风,清热。
(3)处方:龙胆草、黄芩、山栀、荆芥、防风、白芷、柴胡、黄连、蔓荆子、木通、甘草。
2.肝胃火型
(1)症状:脉弦滑数,舌红苔黄,口苦,便干,溃疡,前房积脓,闪光。
(2)治疗:清肝,泻胃火。
(3)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大黄、黄连、石膏、桃仁、红花。
3.阴虚火旺型
(1)症状:脉细数,带弦,舌红少苔,睫状充血和刺激症状较轻。
(2)治疗:滋阴,降火。
(3)处方:六味地黄汤。
虚火盛,加知母、黄柏。
咽干,加沙参、麦冬、枇杷叶。
挟湿,用甘露饮。
4.湿热内阻型(多是霉菌感染)
(1)症状:脉弦滑,舌红苔腻,纳差,便溏,头如里,溃疡面似灰浆,刺激症状相对较轻。
(2)治疗:清热,化湿。
(3)处方(三仁汤):杏仁、蔻仁、薏苡仁、木通、竹茹、半夏、厚朴、滑石粉。
五十六、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1.症状:季节性反复发病,与心、肝、脾、肺有关,是正虚,标实。
2.病因:素有脾胃湿热或肝肾阴虚再加外风牵动。
3.治疗:祛风,止痒。
4.处方(驱风一字散):川芎、乌梢蛇、薄荷、防风、荆芥穗、羌活。
痒重,加白鲜皮、僵蚕。
湿重,加藿香、佩兰、萆薢。
虚火重,加知母、黄柏、龟板。
五十七、除湿化痰药各药的特点
1.半夏:散结力强,对眼底渗出好。
2.南星、白附子:祛风,止痉,对风痰阻络、动眼神经、面神经、睑痉挛效果好。
3.贝母:散结力强。
4.瓜蒌:散肺痰结。
5.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利水化痰,治玻璃体混浊、眼底渗出。
6.穿山甲:行瘀散结,促眼底机化吸收。
7.鸡内金:软坚散结,促眼底渗出的吸收,软化增殖的病理组织。
8.远志:促眼底渗出的吸收。
9.肉桂:振脾阳,温热化痰,促眼底渗出的吸收。
五十八、视盘小凹
1.视盘上有一个1/10至2/3盘径,深5个屈光度,边界清,暗红色小陷井。
2.荧光:患区荧光素减弱。
3.是先天异常,无任何临床症状。
五十九、网膜、脉络膜转移瘤
1.常见的有:肺癌、支气管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
2.眼底:黄白色,边界不清的隆起,伴有网脱,多发生于后极部脉络膜。
3.间接立体镜检查是必要的,其光线强,视野大。
4.荧光造影是必须的。
六十、眼球震颤
眼球能固视是依靠感觉神经系统的视网膜和前庭神经的功能正常,以及运动系统的颈部肌肉、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上运动神经中枢的功能正常。上述诸因素中发生病变就出现眼球震颤。
六十一、胚胎玻璃体的发育
1.胚胎三周形成眼泡。
2.胚胎从第四周形成视杯,杯内有玻璃体和血管。
3.胚胎三个月时血管逐渐消失。
4.玻璃体生长很快,将原始玻璃挤向中央形成(Coqut管)(玻璃体动脉)。
5.从胚胎4个月开始原始玻璃体及逐渐消失,如残留即可见,晶体后囊上Weiger环带。
六十二、玻璃体动脉和乳头前膜
1.玻璃体动脉从胚胎8个月开始萎缩,如萎缩不全就形成永存玻璃体动脉。
2.视盘前与玻璃体连接点由神经纤维长入,加上视盘上皮及胶质细胞形成半透明的膜,称乳头前膜。
六十三、新生儿泪囊炎
1.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胎儿期有Hasner膜残留,本应从出生前至出后4周内自然退化,如退化不全就堵塞泪道而发病。
2.鼻泪管是由一束中胚叶组织发育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