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米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精神神经科药物手册》第131页(2924字)

【别名】:扑

【制剂规格】 片剂:50mg,100mg,250mg。

【药理作用】 本品为巴比妥类抗癫药,其结构、作用均与苯巴比妥相似,但作用、毒性又比苯巴比妥低。主要机制可能是减少单或多突触传递,导致整个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降低,提高运动皮质电刺激阈,从而使发作阈值提高。还可以抑制灶放电的传播。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迅速,但慢于苯巴比妥。平均4 h(0.5~9 h)血药浓度达峰值。小儿的生物利用度约为92%,蛋白结合率较低。表观分布容积一般为0.6 L/kg。半衰期约为10 h。由肝脏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苯乙基二酰胺(PEMA)和苯巴比妥,15%~25%被吸收的扑米酮代谢转化成为苯巴比妥。PEMA和苯巴比妥都有抗癫、抗惊厥作用,前者的半衰期为24~48 h,后者成人半衰期为50~144 h,小儿半衰期为40~70 h。长期服用时PEMA与苯巴比妥都逐渐积蓄。服药后5~7 d内,苯巴比妥的浓度往往不易检出,而PEMA在服用后2 h就可测出,7~8h达峰值。单独用扑米酮时,代谢产物苯巴比妥与扑米酮的比例约为1∶1。与苯妥英合用时,这个比例明显加大,提示扑米酮的代谢在加快。有20%~40%的扑米酮、30%的PE-MA、25%的苯巴比妥由肾随尿排出。

【适应证】 用于抗癫,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和特发性震颤、老年震颤的治疗。尤适用于能以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治疗的患者,通常与苯妥英钠、卡西平联用,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自50mg开始,睡前服用,3 d后改为每天2次,1周后改为每天3次,第10天开始改为每次250mg,每天3次,总量不超过1.5g/d。维持量一般为每次250mg,每天3次。

小儿常用量:8岁以下每天睡前服50mg,3 d后增加为每天2次,1周后改为每次100mg,每天2次,10 d后根据情况可以增加至每次125~250mg,每天3次,或每天按体重10~25mg/kg,分次服用。8岁以上同成人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1)饮酒、全麻药、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的抗高血压药、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注射用硫酸镁与本品合用时,可相互增加对中枢神经活动或呼吸的抑制,用量需调整。

(2)与抗凝药、皮质激素、洋地黄、地高辛、盐酸多西环素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由于苯巴比妥对肝代谢酶的诱导,使这些药物代谢增快而降低疗效。

(3)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扑米酮的代谢处于抑制状态,其血浓度升高,有可能出现中毒。

(4)与灰黄霉素合用,可使后者吸收减少而降低疗效。

(5)扑米酮可增加维生素C由肾排出;由于肝微粒体酶的正诱导,可使维生素D的代谢加快;可减低维生素B12自胃肠道吸收。

(6)与垂体后叶激素合用,有增加心律失常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

(7)卡马西平与本品合用,由于本品的代谢产物苯巴比妥对肝代谢酶的正诱导,使卡马西平的疗效降低,反之卡马西平也可通过同样的酶诱导,使本品的代谢加快而疗效降低,因此两药合用应测定血药浓度。

(8)与其他抗癫药合用,由于代谢的变化而引起癫发作的形式改变,需及时调整用量。

(9)与丙戊酸合用,由于蛋白结合的竞争和代谢的减慢,可以增加本品的血浓度,导致中枢神经的抑制和中毒。同时丙戊酸的半衰期可能缩短,应按需调整扑米酮的用量。

【不良反应】

(1)患者不能耐受或过量的症状有视力改变、精神错乱、呼吸短促或呼吸障碍。

(2)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为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容易发生异常的兴奋或不安等反应。

(3)偶见的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荨麻疹、眼睑肿胀、喘鸣或胸部紧迫感(变态反应)、疲乏感(巨细櫿胞性贫血)。

(4)持续出现而需注意的不良反应有手脚不灵活或行走不稳、眩晕、嗜睡。发生较少的有性功能减退、头痛、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但继续服用后往往会减轻或消失。

【注意事项】

(1)对巴比妥类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交叉过敏。

(2)本品能通过胎盘,可能致畸,但因往往与其他抗癫药合并应用而尚不肯定,确有发生苯妥英综合征(生长迟缓、颅面部及心脏异常、指甲及指节的发育不良)的报道。因此癫患者怀孕后应尽量减少合并用药,否则胎儿致畸的可能性增大。通过胎儿肝酶诱导导致维生素K缺乏,故在妊娠最后一个月应补充维生素K,以防止新生儿出血。

(3)扑米酮可从乳汁分泌,以致婴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或嗜睡。

(4)少数老年患者及小儿可出现反应异常,如烦躁不安和兴奋。

(5)对诊断的干扰:血清胆红素可能降低。酚妥拉明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如果需做此试验时,需停药至少24 h,最好48~72 h。

(6)下列情况应慎用:①肝、肾功能损害(可引起本品在体内的积蓄);②可引起多动症的病情加重:③哮喘、肺气肿或其他可能加重呼吸困难或气道不畅等呼吸系统疾患;④有卟啉病者可引起新的发作。

(7)用药期间应注意作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定期测定扑米酮及其代谢产物苯巴比妥的血浓度。

(8)扑米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苯巴比妥会影响扑米酮的血浓度、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由于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很大,需个体化给药。

(9)治疗期间须按时服药,发现漏服应尽快补服,距下次给药前1 h内则不必补服,勿一次服用双倍量。停药时扑米酮的用量应递减,防止重新发作。当用扑米酮代替其他抗惊厥药时,用量应逐渐增加,而原用抗惊厥药渐减,以控制发作的发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