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桔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51页(1773字)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3.7毫米,体宽1.7-2。5毫米.卵圆形,头部黑色;触角丝状,除基部3节黄褐色其余节黑色。前胸和足黑色,鞘翅桔黄色,每鞘翅纵列刻点行11列,较清楚可见9列。腹部枯黄色,雄虫腹末3裂,中央凹,刚毛很多;雌虫腹末圆形,刚毛较少。

卵 长0.7-0.8毫米,椭圆形,米黄色至黄色,表面具网状纹。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7-7毫米,深黄色,头部色较淡,胸部两侧钝圆,腹部各节前端窄,后端宽,每节侧区有黑色的突起。

蛹 体长3-3.5毫米,体宽1.9-2毫米,淡黄色至深黄色,椭圆形,头部弯向腹面,腹部末端具1对叉状突,叉突端部黄褐色(图1-47)。

图1-47 桔潜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被害叶

【发生规律】:

在四川(南充、重庆)、江西(南丰)、浙江(黄岩)和福建(福州)均每年发生1代或有第二代幼虫发生的记载。以成虫在树干的翘皮裂缝、地衣、苔藓下或树干周围的松土中越冬。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当气温上升到15℃左右时,越冬成虫出蛰,爬上春梢,产卵于嫩叶上,4月中旬-5月为幼虫为害盛期,5-6月上旬是当年羽化成虫为害期,6月以后气温升高成虫潜伏越夏,后转入越冬。在广州成虫越冬后活动略提早半个月,其余各虫态发生期与上述地区略有差异。在浙江(黄岩)各虫态历期如下:卵期4-11天,平均6天;幼虫期12-24天,平均约20天;蛹期7-9天;成虫寿命,雌99-440天,雄20-399天,平均分别为248和235天。

成虫能飞善跳,白天活动,常栖息在树冠下部嫩叶背面,以食嫩叶为主,叶柄、花蕾、果柄也可受害,被害叶背面的表皮及叶肉啃去后仅剩下叶面表,使叶片呈现透明斑,为害常在上午8-10时。卵单粒散产于叶缘或叶背,以叶缘上为多,每雌产卵58-485粒,平均约300粒。幼虫孵化后约在1小时内从叶背边缘或叶背钻入表皮下食叶肉,并向中脉行进,蛀出宽短或弯曲的隧道,在新鲜的隧道中央可见1条黑色的幼虫排泄物。数叶上隧道数常4-8个,多的可达到20个。幼虫有转叶钻蛀的习性,幼虫至3龄时食量剧增,若在一叶上食料缺乏时,可在同一叶或移至另一叶重开隧道,继续取食,一般都要迁移一次。到幼虫老熟时,叶片大量遭破坏,脱落,幼虫随落叶在地面生活一段时间后,叶片渐干枯,幼虫便咬孔出叶,潜入树冠下半径67-150厘米的松土层约3厘米处,构筑土室化蛹。当年羽化成虫取食约10天后即入土越夏、越冬。

【防治方法】:

(1)减少越冬虫源和入土幼虫 在冬、春季结合清园清除地衣、苔藓等成虫藏身之地,铲出后集中消毁。在4-5月及时扫除落叶并烧掉,消灭幼虫于入土化蛹之前。

(2)喷药保梢 成虫和幼虫为害春梢及早夏梢,可在越冬成虫活动期和产卵高峰期各喷药一次(见恶性叶虫的防治)。或在上述时期用40%水胺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杀灭成虫;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树冠。

(3)捕杀成虫 在成虫盛发为害期,地面铺塑料薄膜,振动树冠,收集落下的成虫,集中消毁。

桔潜(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又名桔潜叶甲成虫俗称红色叶跳虫、红金龟子和红虫,幼虫俗称桔潜叶虫、穿叶虫、绘图虫和矿工虫。成虫于叶背面取食叶肉和嫩芽,仅留叶面表皮,被害叶上多透明斑;幼虫蛀食叶肉,使叶上出现宽短的亮泡蛀道。被成、幼虫为害的叶片不久便萎黄脱落,受害严重者全株嫩叶相继脱落。寄主植物仅为柑桔类,甜橙受害最重,柚和红桔受害略轻,每年5、6月份为害最重。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和广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