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图12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291页(1383字)

图129 秦皮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m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原植物系落叶乔木,多为野生。另外,有的地区却有以核桃楸皮作秦皮入药,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1.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向呈斑点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皱纹。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无,味苦。

2.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有红棕色斑点相间成不规则的斑纹。容易与底板剥离,剥离后可见橙色的内皮,其上也有隐约的斑点。内面浅棕色,平滑。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气味同上。水浸液呈浅黄绿色。

以条长、整齐、色灰白、有斑点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丝、晒干。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涩。归大肠、肝、胆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应用】

1.热毒泻痢,湿热带下 本品苦寒,其性收涩,既能清热燥湿解毒,且能收涩止痢,止带。治疗热毒泻痢、里急后重,常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配伍,如白头翁汤;治疗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常与当归、丹皮等配伍。

2.目生翳膜,目赤肿痛 本品清肝泻火,明目退翳。治疗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本品煎水洗眼,亦可与菊花、黄连、胆单等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2g。外用适量。脾胃虚寒者忌用。

【备注】

《名医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癎,身热,可作洗目汤。”

苦枥白蜡树皮含栗树皮苷,栗树皮素及鞣质;小叶白蜡树皮含秦皮素,秦皮苷,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苷等多种香豆精类及鞣质,皂苷。煎剂对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本品有镇静,抗惊作用。并有止咳,祛痰功效。马栗树皮素对关节有消炎,抑制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