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运动与协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视光学手册》第88页(3490字)
6.3.1 共轭同向运动
视力检查以后,接着作双眼共轭同向运动(versions,又称平行运动)敏捷程度的测试。检查被检者是否仅仅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一眼能看到视标,还是在任意方向双眼都能协调地看到视标。
其测试方法是,用一个笔式电筒或其他适当照明物体作视标,对准被检者眼前,要求被检者双眼随亮靶作上下左右的移动。检查者观察双眼随视标平稳移动的协调性。如果在一些特定的方向一眼落后或者移动先于另一眼,或在移动中变得不平稳,则表示存在影响支配眼肌的神经病变的可能性,或是眼眶中存在影响眼球转动的障碍物。
6.3.2 集合
如果说共轭同向运动涉及双眼的同向运动,则共轭反向运动(vergence,又称集散运动)涉及双眼的非同向运动,比如集合(双眼向内)、散开(divergence,双眼向外)。通常散开现象仅仅在双眼固视物体由近移向远处时才出现,因此也常常被认为是集合的松弛状态。真正的散开(双眼由笔直向前的方向朝两颞侧转动)对于正常的功能活动无多大用处,但有时通过一种特殊的测试手段可以迫使它产生。但是,关键的还是双眼如何容易地产生集合,以达到近用双眼单视。
其测试方法为,用笔式手电筒或其他小视标水平地向被检者的鼻根部慢慢移动,要求被检者双眼注视视标,当看到的视标出现复视(重影)时,立即告之检查者,并由检查者记录该点至眼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被检者集合近点(nearpoint of convergence)距离。检查者还应注意观察当视标由远移近鼻梁时,被检者是否有一眼至某点即停止追随视标注视。当一眼到某点停止追随视标注视,该点距离也可表示为集合近点距离,虽然这时并不产生重影,因为被检者已将该眼的影像抑制了,而不会出现重影。如果集合近点距离过大,说明被检者近用时的双眼集合功能不足。
6.3.3 遮盖试验
虽然用于检查双眼神经支配的平衡和双眼协调(隐斜或斜视)的测试方法多种多样,但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遮盖试验(cover test)。它是一种客观检查方法,若遮住被检者的一眼,这样便切断了融合,并使双眼协调分离,因此便中止了双眼视力(binocular vision)。实际上这个试验包含了遮盖和去除遮盖两种情况,并观察两眼的位置和运动情况。
其测试方法是,被检者注视一个远处(或近处)的视标,这个视标可以是一个光点、一个字母或一个图案。此时双眼应处于中心注视(bifoveolar fixation)。如果视标是一个小光源或一个发光的字母,我们可在瞳孔中央略偏鼻侧处观察到角膜反光点。
测试的方法最好是对两个眼睛连续地进行遮盖和去除遮盖两个步骤。一眼用不透光的遮盖器遮盖,此时检查者观察另一眼。当遮盖器被移去的一刹那,检查者同时观察双眼,即一个是曾被遮盖的,另一个是非遮盖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在遮盖时,非遮盖眼没有移动,则去除遮盖。
(a)如果去除遮盖时,遮盖眼没有移动,还是一直向前注视,同时非遮盖眼也固定于原位。此时可连续遮盖另一眼,如情况相同,则表明双眼是正位(orthophoria)。
(b)如果去除遮盖时,遮盖眼移动后才注视,而在遮盖后即偏离,这种情况说明存在隐斜视(phoria)。如果遮盖眼向外移动后才注视,说明存在内隐斜(esophoria)。如果遮盖眼向内(鼻侧)移动后才注视,说明存在外隐斜(exophoria)。
2)如果在遮盖时,非遮盖眼发生移动后注视,这说明双眼同时视物时有偏位。
(a)如果去除遮盖时,遮盖眼移动,但非遮盖眼没有移动,这种情况说明可能存在间歇性斜视(intermittent heterotropia)。
(b)如果去除遮盖时,遮盖眼移动,非遮盖眼也移动,而且朝同一方向,这种情况说明存在恒定性斜视(constant heterotropia)。
(c)如果去除遮盖时,双眼都没有移动,说明存在交替性斜视(altemating heterotropia)。
6.3.4 马氏杆隐斜测定法
马氏杆(Maddox rod)由平行排列的粗玻璃柱条组成,如同镜片。一点光源通过马氏杆可被看成一条直线,该直线与马氏杆的轴向垂直。眼通过马氏杆将一个点光源看成一条直线,但不能看清物体,因此,它就像一个特殊遮眼器。检查时被检者在6m远处看一点光源,上面可以有一个小字母。马氏杆水平放于被检眼的前面,通过该杆可看到垂直的光条。然后按如下程序进行。
遮盖左眼,问被检者是否看到一个带有字母的小灯(用暴露的右眼看)。假如回答是肯定的,则遮盖右眼,暴露左眼,被检者应看到一垂直光条。重新遮盖左眼,并要求被检者注视并看清小灯的字母。移去左眼的遮盖(仅剩马氏杆片),并要求被检者回答所看到的垂直光条与点光源的位置关系。如果垂直光条穿过字母或点光源,说明眼位正常(orthophoria);如果垂直光条在点光源的右侧(双眼视线呈交叉),说明有外隐斜。
再在左眼前放置一个底向内的棱镜片,并逐渐增加棱镜片的棱镜度直到被检者指出垂直光条穿过点光源为止。此时的棱镜度数即为被检者外隐斜的度数。每次棱镜度数增加调换镜片时左眼总是被遮住,调换镜片后再暴露,要求被检者回答垂直光条与点光源的位置关系。
如果垂直光条出现在点光源左边,表明有内隐斜。采用底朝外的棱镜片,直至两个视标成一直线,此时棱镜度数表示了内隐斜的度数。
如果将马氏杆的轴向置于垂直方向,该眼将看到一水平的光条,由此可测试上隐斜(hyperphoria)和下隐斜(hypophoria),并可以通过放置底朝上或朝下的棱镜来测试隐斜的度数。
在有些国家采用综合验光仪检测隐斜视。这种仪器装有旋转棱镜,通过旋转镜片而逐渐地增减其棱镜度数。当左眼前放置马氏杆时,右眼放置一片红色滤光片,要求被检者回答白色光条与红色小点的位置关系,根据位置关系相应放置棱镜片的底向,并逐渐调整棱镜度数,直至光条与小点的位置重合。
6.3.5 远用分离式隐斜测试法
我们也可用一片垂直方向的棱镜片切断眼的融合功能,以测试眼远用时的隐斜。用一个点光源或一个发光的字母作为视标,眼垂直方向的融合功能极少超过4△。通常用一片10△或12△的垂直棱镜片放置于一眼前,这样便使双眼看到一个双重像。因为切断了融合,融合性集合便松驰,这样由两侧眼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检测是否存在隐斜。在被检者的左眼前放置底朝下的垂直棱镜,告之被检者将看到上下两个影像,注意看下面的影像,并指出上面影像相对于下面影像的位置在左侧还是在右侧。左眼再次遮住后在另一眼前放置一片底朝水平方向的棱镜,逐渐增加水平方向棱镜度数,直至两眼看到上下两个影像的位置相互垂直。当改变水平方向棱镜度数时,必须先遮盖,待镜片换好后再暴露,这样重复地进行。如果上面的影像是在下面影像的正上方,说明眼位正常(orthophoria)。如果上面的影像在下面影像的左侧,说明存在内隐斜,则在右眼前放置底朝外的棱镜片。如果上面的影像在下面影像的右侧,说明存在外隐斜,右眼水平棱镜片的底应朝内。如果使用带有旋转式棱镜的综合验光仪,则在左眼前放置旋转式棱镜片,底朝上或朝下都可以,垂直方向的棱镜度数增加直至足以产生复视为止。在使用旋转棱镜改变棱镜度数时较少采用遮盖方法。被检者看到上下两个影像,旋转水平方向的棱镜度数直到上下影像成垂直线,此时的棱镜即表示隐斜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