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文书大典上卷》第110页(4269字)

【简介】: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指反映和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它是调查报告中最为常用文种类型之一。

调查报告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团体日常使用的一种公文,它是在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占有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写成的一种有叙有议的文章。这种文章在标题上有时直接写“调查报告”字样,有时仅标明“调查”、“调查记”、“考察报告”、“经验”、“纪实”之类的文字,甚至有的标题中不出现上述文字标记。

调查报告的用途很广,科学研究、新闻报导中都有应用。但作为机关应用公文,它通常是领导机关为了了解情况,研究制订政策、法规,解决处理问题,发现总结经验,有目的地派人深入调查之后写成的书面材料。

调查报告根据内容性质,有多种不同类别,如:研究社会情况调查报告、围绕某个事件进行调查的专题调查报告、就一个大问题进行调查的综合调查报告、反映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揭露某些问题的调查报告,等等。其中又以典型经验调查和重大问题调查两类,在各级机关单位最为常用,所以这里就主要介绍这两种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上级领导机关对某个带有发展方向性质的新生事物、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专门进行的调查的主要公文文件,它能通过总结典型经验,寻找其发展规律,昭示其优越性,指出推广它的意义。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的格式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大部分构成:

(一)标题 典型调查报告的标题包括被调查对象、事由(调查内容)和文种类型三部分,文种类型一般仅标出“调查”二字,而不常用“调查报告”这一全称,也有的用“经验”、“好路子”、“做法”等字样来表示其文种类别。还有的采用一两个主题词或句子做正标题,另加一个副标题标明调查的单位和事由。

(二)正文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的正文,通常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前言多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目的(或缘由)、时间、范围及调查报告即将报导的主要内容等;主体部分要对调查单位的先进典型事迹、取得经验的详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做细致陈述,摆事实,讲道理。在写法上,主体部分多采用分小标题分条列项的写法。

正文的结尾部分,主要是针对报告中的经验和原因,做必要的分析研究,揭示其典型意义;有的还要展望一下发展趋势,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等。

(三)落款 法定作者、日期。典型经验调查的法定作者多数即文章的作者,有时也署“××调查组”;日期为制文日期。典型经验的落款有两种表示法:一种是署在正文的右下方;另一种是作者署在标题之下,日期仍署在文尾。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不虚美;眉目清楚、观点和材料统一,要揭示出事情的典型意义。

【范例】:

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

——关于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调查报告

山东省政府调查组

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农业如何从以温饱为主的“吃饭农业”逐步向以效益为重点的商品农业转变?最近我们围绕这一问题深入13个县(市、区)、几十个乡镇和村进行调查。参加座谈讨论的市、县、乡、村干部达160多人。通过调查,我们对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意义、概念、路子和措施,有了新的认识。

高产高效农业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山东省农业获得突破性进发。1984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逐步进入发展农业商品经济的阶段。进入新阶段以后,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一是农业特别是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而比较效益越来越低。据烟台市调查分析,农工商收益之比约为1∶3∶10。就全省的粮食生产看。1988年投入产出比为1∶2.69。1990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而投入产出比却下降为1∶1.98。二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据统计,扣除价格因素后,198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88年下降4.6%,1990年比1989年仅增长0.4%。收入增长速度减缓,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消费支出。“七五”期间,扣除价格因素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平均每年仅递增1.67%,比“六五”期间低进11个百分点。三是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民由过去的求温饱转到求富裕,其经营行为也由自给半自给生产逐步向商品生产转移。

在新形势下,如果继续沿着传统的路子走下去,高产穷县、穷村、穷户会越来越多。不但小康难以实现,农业自身的扩大再生产也难以进行。一种新的思路是“走大循环,促大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充分挖掘农业潜力,综合利用农业资源,获得比较高的综合效益。在实践中农民选择了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路子。

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我省农村经济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具备了一整套先进适应的科学技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比较高的水平,在资源利用、科技开发、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等方面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在土地利用方面,1990年全省耕地复种指数为158.8%,而我们调查的有些县、市通过间作套种已达到200%以上。(略)

高产高效农业的概念与路子

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所谓高产高效农业,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体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在重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重视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达到单位产出多,产品质量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使农业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产业。高产高效农业一般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率高、加工增值率高、商品率高、综合效益高等特征。高产高效农业不是单纯种植业,而应包括农、林、牧、副、渔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高产高效农业具有相对性和阶段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效益的高低是相比较而言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将不断地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演进。

当然,目前不论在自然还是社会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困扰农业实现高产高效的因素。比较突出的,一是人增地减,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种植粮食效益最低,然而又必须保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二是价格体系不合理。农产品价格偏低,而受种种因素制约又不可能大幅度提价。三是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特别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如何排除困扰,实现高产高效?山东省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已摸索出一些各具特色的路子。概括起来主要是:

第一,着眼于土地总面积的开发利用,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综合开发求效益。(略)

第二,着眼于大农业、大循环,抓农产品转化,实现多次增值。(略)

第三,着眼于市场的拉力,发展商品农业、创汇农业,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实现高效益。(略)

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略)

(二)以科技为先导(略)

(三)优化结构(略)

(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略)

(五)培育市场体系(略)

(六)强化服务(略)

(七)推进企业化管理(略)

(八)实行科学的指导

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行科学指导,是保证高产高效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次调查中,有的市县总结了过去农业生产指导上的经验教训,有时单纯抓粮食生产,忽视全面发展,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效益没有同步增长,甚至出现了一批“高产穷队”。有时候又是什么赚钱干什么,埋头办工业,忽视农业,经济收入上去了,粮食生产又掉下来,不得不花大气力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现在提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一定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进行指导,切忌片面性,即要正确处理高产与高效的关系,又要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特别注意防止急功近利、短期行为。

从调查中看到,由于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是实践中提出来的新课题,广大干部群众还有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在体制和政策上也还有些方面很不适应。在贯彻中央八中全会精神中,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把发展以效益为重点的高产高效农业,作为今后发展我省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使之变成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区域和单位,作为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探索发展大面积高产高效农业的路子。今后考核农业发展情况,不仅要考查产值、产量、更应该考查农业效益指标,包括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科技作用增长比率、农业商品率、创汇率、农民收益增长率、积累增长率,等等。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差别很大,高产高效农业的具体发展路子和水平不可能一样,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保证高产高效农业健康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