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建筑宁济铁路发展西北计划大纲
出处:按学科分类—交通运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第750页(2593字)
【事件内容】:
(甲)路线
此路以道清线为基础,东自道口,经河北之濮阳、清丰、南乐、大名,山东之冠县、聊城、博平、茌平、齐河,至桑梓店与津浦路接,过黄河桥以达济南;西自清化,经山西之晋城、沁水、浮山、临汾、蒲县、大宁,陕西之延长、肤施、靖边、定边,直达宁夏。
自道口至济南之线,于民国十一年,经道清路局派员详细勘测,长三百公里,名曰道济线。十三年交通部已与福公司商拟草合同,借款二百五十万镑展筑,以政变停止。十七年,铁道部成立,又将道济线列入庚款筑路第二期计划中。去年胶济路计划展筑彰济线,复自大名展筑支线接连道清,可知此路倡议已久,但未能实行。最近道清路又呈请铁道部,展筑自道口至大名之段,长一百一十公里,其最经济之预算为四百五十万元。
自清化至晋城一段,亦早在道清路展线计划中,初名泽清铁路。前福公司对此线曾粗有勘测,长八十四公里,略估需款一千五百万元。去年晋省绅商议集资二百万元修筑泽清轻便铁路,曾派工程师王希曾做初步勘测。本年4月,复做第二次勘测,详细报告尚未发表。自晋城以西至宁夏,此线见于总理计划中,未有勘测,长约七百七十公里。
此线在山西之临汾横贯同蒲路,在河南之新乡横贯平汉路,在河北之大名横贯卫水以北运河,在山东横贯南运河及津浦路,接于胶济路。
(乙)办法
(一)分段展修 自道口至大名一段,道清路既早有详细勘测及计划,且其预算仅四百五十万元,每公里不过四万元,用款可谓最省,政府宜助其迅速完成。大名至济南一段,因接通青岛,现在海防未固,恐被敌人利用,宜暂缓修筑。清化至晋城一段,长不过八十四公里,因太行险峻,工程至巨。然此路之最高价值亦在打通太行;因太行阻隔,使山西及西北地下之富源不得达于沿海。人民不得与新时代、新知识接触,尤为政治统一之最大障碍故也。现晋省绅商议修轻便铁道,纯在经济上着眼,所见亦颇扼要。惟轻便铁道费用虽少,其害亦大,政府亟应筹资按标准轨距修筑,与道清接轨,需款约为一千五百万元。倘道大、泽清两段完成,则本路基础巩固,资力充实,晋城至宁夏段之展筑,自易进行。
(二)筹款 现棉麦借款,庐会已决定专用以建设西北;则划拨二千万元修筑此最重要之路,实为不多。再,此路与福公司债务有关,现福公司既与中原合作,道大段展线于该公司煤运有利,若彼愿商借债款或供给材料,亦可利用。
(三)利用兵工 借外资筑路,需以极经济之方法支配之。除用以购买必要材料外,其人工一项可利用兵工或狱囚,以求节省。此线所经,如山西之阎锡山部、孙殿英部,陕西之井岳秀部,及宁夏之马鸿逵部,到处皆可利用。如此办法,在政府省军饷,在兵士得工资,在铁路减成本,诚一举而三得也。
(丙)利益
(一)沿线有丰富之出产 中国地下富源,首推煤铁与石油。煤矿之藏量最多者,又皆萃于山西、陕西、河南数省,而晋南、豫北、陕北为尤富,皆此线所直经。山西之铁,虽依最近之调查藏量不富,但尚不能推翻山西富有铁矿之说。至今华北各省所用农具,皆赖山西土法炼铁之供给。陕北延长等数十县之石油矿,为中国最有希望之石油区。宁夏之毛革池盐等各种出产,尤难数计。
(二)终端有最良之海港 查总理计划北方大港内不及青岛者,因彼时青岛尚在德人手中;实则青岛远出津、沪、海州各港之上。今舍最优之港不能利用,而欲于北国困民疲之时,建筑北方大港,及其仅限一隅之连云港,似迂阔而远于事情。青岛为华北第一良港,日人垂涎已久;吾人极宜增辟,使发挥其最大之吞吐效能。若以海防未固,恐连接海口被敌利用,可暂以河北之大名为终点,充实内地,以蓄其势。大名去济南仅二百公里,若实力充足,欲进保海上利权,则接通济南以出青岛,其事甚易。
(三)宁夏为西北经济中心 宁夏南通兰州接于陇海,北经五原接于平绥,西出嘉峪直达新疆及中亚细亚;北又通外蒙之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及唐努乌梁海,其于军事、政治无不密切。又宁夏特产毛革输出海外市场。加之,清季天津变为华北商务中心以来,西北与沿海通商孔道,皆舍陕甘而北走宁夏,因是宁夏在商务上之地位益见重要。现在之宁夏已成为西北与沿海通商之最大集散场所,宁济线起点于此,职此之故。
此线一旦完成,沿线地下富源,人民与政府皆可投资开采;以煤质之良及工资之低,不但可以行销国内,且可推销于太平洋沿岸诸国。假定与开滦、抚顺出产略等,每年能有一千万吨之出口,至少亦可换回一万万元。再则北方拥有工业最需要之原料与动力而不能建设工业者,实因交通不便,因而资本缺乏之故。此线既成,中外各方皆将踊跃投资,原料与动力又两无所缺,一切工业自可迅速发展。而移民垦殖,不待政府之提倡,亦必事半功倍矣。
以上仅就经济建设方面言之。至关于军事者亦非常重要。塘沽协定签字未干,日本即公然发表,以青岛为华北第一良港,欲延长胶济路接连道清、陇海,深入西北,并反对海州筑港。青岛日本报纸亦公然反对道清展线。将来有事,沿海被兵,胶济、津浦及陇海、平绥之近海交通,亦必受其牵制。惟此路居平绥、陇海之中间,握西北经济之枢纽,东端离济南二百公里,既不受敌人威胁,自可运转自如,商务无阻,军事策应亦极便利;即西北边疆有警,亦无虞鞭长莫及矣。
再以内政而论。西北因交通不便致中央与地方时常发生隔阂,如甘、新、宁夏各地之回、汉问题,自清季以来久悬未决,即其显例,宁济一线使中央与西北各省区脉络贯通,则昔日一切制度、文化、宗教、风俗、习惯之捍格,亦将因之泯除,其统驭治理之功用,当远过于兴师动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