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祠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湖南行》第133页(1444字)
距汨罗县城15公里,离市区95公里。屈子,即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他胸怀远大,见识卓绝,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对外主张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子兰靳尚之流的妒恨,怀王听信了他们的谗言,疏远了屈原,后又将屈原放逐江南,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汨罗江边,到处布满着诗人的足迹。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屈原庙由江边移建到玉笥山,即为现在的屈子祠。祠系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祠前有宽阔的石坪,整个建筑面积为1354平方米,南北长50.5米,东西宽32.7米,分前、中、后三进,前、中院各分东、中、西3厅,后进中厅两侧各有厢房2间。前、中院之间是一丹池,池中的两个花台,各有300余年的金桂一株。中、后院之间,由一过亭连接,过亭两侧各有天井,天井内各有300余年的银桂一株,祠内全部青砖铺地,共有大小天井6个,祠内共有木柱56根。祠正中镶嵌着五龙捧圣的白垂石雕刻。三个大门由花岗石构筑。正面山墙上有17幅关于屈原生平以及屈原作品写意的浮雕,有渔父谈心图、怀沙投江图等。祭祀厅中有神龛,供“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后殿还立着一尊巨型屈原手抚佩剑全身塑像。整个建筑厅、堂、池、廊、楼、阁浑然一体,结构严紧,雕花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建筑的特色。
屈子祠右侧,有一座六角形的“独醒亭”,相传那就是屈原当年和渔父谈话的地方。《史记》中载屈原被放逐后心情十分苦闷,常披着长发在江边吟诗,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后人便根据文意在江边建亭以作纪念,亭四周还植有女贞樟、梧桐等。
玉笥山西南还有骚坛,相传是屈原写作《离骚》、《九歌》的地方,站在坛前可见江水,骚坛顶建一座四角亭,亭额悬“骚坛”字匾,亭中有石桌石凳,另有一块石碑,上刻《离骚》全文。与屈子祠毗邻的屈原碑林院落,由离骚阁、九歌台、天问坛、九章馆、招魂堂和字碑组成。园林内花草繁茂,绿荫浓郁,颇具诗情画意,屈原碑林门楼建得很有气势,红柱、黄琉璃瓦覆顶,门楼正面镌屈原碑林四字。正门柱上书“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联,以表达对屈原的赞美和缅怀。
南来不作楚臣悲,
重入脩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
莫将波浪枉明时。
——唐·柳宗元
猿愁鱼踊水翻波,
自古流传是汨罗。
苹藻满盘无处奠,
空闻渔父扣弦歌。
——唐·韩愈
万古汨罗深,
骚人道不沉。
明明唐日月,
应见楚臣心。
—唐·王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