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身毒道——西南丝绸之路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云南行》第149页(1013字)
我国古代由四川经云南保山等地通往印度(身毒)的古道。北起四川宜宾(蜀),经云南大关、昭通(朱提)、曲靖、姚安、大理、保山(不韦、永昌)、腾冲(滇越)、梁河、缅甸太公城(孰忍乙)、曼尼坡入缅。我国的路段主要在云南境内,由秦汉五尺道、灵关道、永昌道连结而成。其开通年代不能确指,或以为当早于西汉武帝时张骞“凿空西域”开通的西域道(丝绸之路)。
有说法是在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有从“身毒”(印度古称)输入的蜀布与筇竹杖,推断有一条从四川通印度的秘密商道,便向汉武帝建议派人去寻找这条商道,结果使者被昆明湖阻隔未能到印度。汉武帝便在长安开挖名为“昆明湖”的人工湖,训练水军,意欲征服洱海周围的昆明族(汉使遇阻之湖,史籍多以为是滇池,近代学者钱祖望、徐嘉瑞考为洱海,这就是《史记》中“汉习楼船”的来历)后来汉王朝征服了“南蛮”,置益州郡(今昆明附近)、永昌郡(今保山),大力经营这条商道,这就是着名的“蜀身毒道”,即南方陆上丝绸之路。据考证这条丝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要早二百多年。
东汉时永昌郡(今保山市东北)为蜀身毒道上贸易中心,“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驿站,永昌道上的中心郡城,居住有印度、缅甸各族人。
古驿道均以人工开凿路基,石块铺筑路面,现还有些路段保存较好,如水寨段,从澜沧江至长湾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水寨铺等驿站,现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南端有券洞、衙门等遗迹,由平坡铺西上罗岷山至水寨,山腰的水石坎路段长三四公里,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台阶500余级,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台阶上留有累累骡马脚踏的蹄印,最深者约13厘米。足见古道年代之久远和当年繁盛匆忙的程度。
在这条道上游人还可见到兰津古渡、霁江铁索桥遗址、摩崖石刻等。其中古道上的铁索桥仍保存完好,此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利用江心礁石为墩,东段由15根铁链组成,西段由12根铁链组成,总长162.5米。至今这条古道仍为中印、中缅的重要通道,保山市仍为中缅、印国际通道上的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