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大雁塔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陕西行》第24页(1346字)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和平门外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了纪念母亲文德皇后,在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修建的。唐代的慈恩寺与当时景色宜人的曲江池、芙蓉苑、杏园等名胜遥相接壤,是文人雅士清谈宴会、把酒吟的好聚处。,因此,慈恩寺内不仅有香客礼佛,游人云聚,更有许多文雅诗人唱和酬对,在寺内创作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据说唐代有位博学多才的年轻人叫作郑虔,特别喜爱书法,只是苦于没钱买纸练字。有次他来慈恩寺游览,无意发现寺中有三所房间里都装满了柿叶,灵机一动,便请求寺院住持让他利用这些柿叶练字。住持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郑虔以惊人的毅力练完了这三大房间的柿叶,终于成为唐代最着名的书法家之一。可见这慈恩寺院还是一座人杰地灵、造就人才的风水宝地呢。

大雁塔是在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为保藏由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教经卷而建造的,最初为五层,高十八丈,砖表土心,仿照西域佛塔形式。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增建至七层,全用砖砌,将原先的登塔攀梯改成盘道。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又增建至十层。后因战乱,逐渐损毁成七层,直至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西京留守安重霸做了一番整修,迄今无大的改变。

关于雁塔的得名,更有许多附会和传说。比如说有人认为与释迦牟尼化身为鸽的故事有关,因为鸽和雁同为鸟类,而唐朝人认为鸟中最佳者为雁,因此慈恩寺塔以雁命名。还有的说是一只飞雁曾经舍身坠入一座小乘寺院,使食肉的小乘教徒大为感动,从此戒肉而归信大乘教,寺僧为报大雁之恩,于是瘗雁建塔并取名为雁塔。大雁塔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七层塔身磨砖对缝,异常坚固。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蹬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形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四方美丽景色,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无怪当时的文人骚客,曾在这里把酒临风,吟咏赋诗,对大雁塔的伟岸高峻,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如“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塔的底层四面都有石门,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而更为珍贵的是,塔南门东西两侧砖龛中嵌立的唐代书法巨匠褚遂良书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及”述三藏圣教序记碑”,被推尊为唐代书法中的精品。这两方碑分别由唐太宗和唐高宗撰写碑文,高度赞扬了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虔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大雁塔造型简洁,古朴庄重,气势雄伟,现已成为古城西安的象征,更是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登高望远、感受汉唐雄风的神圣地方。

乘坐5、19、21、22、24、27、610路公共汽车可以到达。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10元 登塔:15元

上一篇:鼓楼 下一篇:大荐福寺——小雁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