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宁夏内蒙行》第107页(1505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阿腾连席镇东南15公里处的甘德利草原上。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姓奇渥温,我国古代蒙古族首领、军事家、政治家,毛泽东《沁园春·雪》誉之为“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是蒙古孛儿只斤部的贵族。父亲也速该是蒙古中部强有力的首领之一。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塔塔尔族害死。他长大以后,便联合札合剌部的札木合和克烈部的王罕,击败了塔塔尔等几个部落。后来又和王罕合兵攻札木合。1203年进攻王罕,战胜克烈部,克烈部是当时蒙古最强大的部落,铁木真战胜它,就创造了统一蒙古的条件。不久又削平乃蛮部,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在斡难河做了蒙古大汗,被各部落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蒙语意为“光的精灵般的蒙古大汗”)开始了大规模对外侵掠的战争。曾击败俄罗斯,钦察联军,将版图扩展至中亚,南俄。从1207年到1227年,成吉思汗不断侵入西夏和金朝,多次与夏、金两国激烈交战。在战争中,他还建立起一系列政治军事制度。例如在蒙古地区实行分封制,把自己的亲兵和各部首领分封为万户那颜、千户那颜和百户那颜,按等级赐以牧地和牧民。又从各万户、千户和牧民子弟中选拔健壮而有技艺的人组成护卫军,称“怯薛”军,计一万人,是成吉思汗最精锐的军队,平时宿卫,战时随大汗出征,从而加强了他对地方的控制。他还颁行法典《大扎撒》,命令乃蛮部的畏吾儿人塔塔统阿用畏吾儿字拼成蒙古国书,使蒙古族有了通行的文字。1227年,成吉思汗围攻西夏中兴府,又率军破临洮府,攻下数州。七月在军中病死,同时西夏灭亡。其孙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追尊他为元太祖。因其死后秘密安葬,墓址无考,其子孙将其生前所用宫帐安放于阿尔泰山、肯特山之间,并建八座白色毡帐,人称“八白室”,成为象征性陵墓。元亡后,帐陵随护陵部族鄂尔多斯部迁移。清顺治六年(1649),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首领额林沁受封为郡王,任伊克昭盟盟长,遂将帐陵迁于其所辖之境,名其地为伊金霍洛,蒙语为“主人的陵园”之意。抗日战争时,帐陵曾南迁甘肃榆中县兴隆山,后又西迁至青海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春,迁回今址。1955年正式建立成吉思汗陵。
陵园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T形,主体建筑由三座以廊道相连的蒙古包式大殿组成。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等部分。正殿高26米,平面为八角形,南向开门,上设重檐,覆以蓝色琉璃瓦,殿顶为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蓝两色琉璃瓦并砌成祥云图案,中立黄色琉璃宝珠顶。殿内有成吉思汗坐像,高5米。东西两廊绘有大型壁画。殿后寝宫内安放成吉思汗与其三位夫人及胞弟的象征性灵柩。殿外陈列有战车、兵器,传为成吉思汗征战时所用。两只巨大车轮,传为古代运载成吉思汗灵柩时所用。现每年均在此举行隆重祭祀大典,诵祭词,唱《出征歌》。祭祀完毕即举行那达慕大会。
成吉思汗陵
交通:从包头火车站乘至伊盟的长途汽车,在瓦窑村附近下车,再步行约5公里可达。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