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线漫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安徽行》第32页(7169字)

神山

县城西15公里处的神山,相传唐代有道士隐居于此,以白石为餐。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据说隐居道士后成仙,洞遂称为仙洞,山称神山。至唐大历年间(766-779)山上建有一寺,即名神山寺。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前,为后周五官中郎将,领兵攻南唐,就是从神山后发兵克州。寺旁有文父石刻、柴王碑、柴王井、白石泉等古迹。近处有白石洞、神山洞的岩洞群景观。

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号文木老人,清代着名文学家,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他的故居即位于襄河镇北河湾,原是其曾祖父所建探花第,正宅约十进,面临襄河,后有花园,清溪环宅,竹木竞翠,楼台亭榭,十分幽雅。清咸丰年间,探花第毁于兵火,仅存门前四座鼓形旗杆基石与园中一些石刻。今于遗址建立“吴敬梓纪念馆”,正厅悬吴敬梓画像,陈列其《儒林外史》中外文各种版本,以及名人题词、书画,和有关研究吴敬梓的资料数百件。

《儒林外史》是清代最重要的长篇白话小说之一,故事背景就以南京、镇江等地为主。那时的全椒本身就是南京的属县,所以吴敬梓其实应该算是江苏人,而非安徽人。

全椒正北22公里处为滁州市,唐宋着名文人韦应物、独孤及、李绅、李德裕、王禹偁、欧阳修辛弃疾等先后出任滁州,他们治理有方,尤重城池建设,使滁州成为山川清峻、城廓宏丽、风俗敦厚、名宦雄杰云集的皖东名城。滁州山林幽深,风光优美,名胜古迹荟萃,尤以欧阳修《醉翁亭记》而扬名的琅琊山最为世所称羡。

文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琅琊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方圆达40余平方公里,主峰小丰山,海拔321米。琅琊山为世人所知,约始于晋代,但直到北宋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谪知滁州,作《醉翁亭记》,琅琊山名声始大。山中自然景色,《醉翁亭记》有生动描绘。“若夫日出而林扉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极富变化灵动之美。欧阳修当时仕途失意,远贬滁州,方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咏叹,后来此句成为含意深远的习语,广传人口,琅琊山因此而名满天下。

醉翁亭

位于琅琊山东部。北宋庆历六年(1046)山僧智仙为欧阳修建。时欧阳修,自号醉翁,因以名亭,并作《醉翁亭记》,刻碑于亭侧,文中有“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之句。又筑醒心亭,由曾巩作记,寓翁醉而心醒之意。元一六年(1091),苏轼书《醉翁亭记》刻于碑。欧文苏字,两相辉映,誉为“两绝”。

醉翁亭周有历代增建的二贤堂、宝宋斋和影香、古梅、意在、六一、听泉诸亭。景区内遍植花木,醉翁榆尤为繁茂,深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笔意。

二贤堂

堂在亭北,是宋绍圣二年(1095)滁州民众为祭祀王禹偁和欧阳修而建,杨士奇《重建醉翁亭记》说:“亭后作堂,祀公及王元之。元之文章及立朝大节,与公相望,合而祀之,因滁之旧也。”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山东巨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在欧阳修之前曾为滁州知州,亦是北宋名臣。堂内有欧阳修立像、《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修手迹及有关史料。

宝宋斋

斋在亭西,为明天启二年(1622)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建。斋内立有宋元,六年(1091)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刻,2块4面:明滁州判官尹梦璧的题赞诗刻碑:清薛时雨撰书《重修醉翁亭记》碑。斋东侧外檐下嵌有冯若愚《宝宋斋记》和明代《重修醉翁亭记》碑,皆为珍贵历史文物。

古梅亭

位于琅琊山影香亭北侧,原有相传为欧阳修手植的梅树。明嘉靖十四年(1535)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观赏梅花,在古梅北侧建四角厅堂一座,名“梅瑞堂”。1928年改称“古梅亭”,原梅已枯萎,今梅为明代嘉靖年间补植。

欧梅映池阁,

半宙散清阴。

老干犹存古,

孤花开至今。

——清,王士祯

琅琊寺

寺在小丰山主峰。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僧法琛奏请建寺,唐代宗李豫赐名“宝应寺”。寺门镌“琅琊圣境”四个大字。第二道门内有弥勒佛和护法神韦驮塑像。过明月桥为大雄宝殿殿高4丈2尺,深4丈6尺,内奉如来及十八罗汉等佛像。殿北侧有明月观,三友亭和李幼卿开凿的濯缨泉。殿后有唐画家吴道子所绘观音像石刻。寺东北山坡上巍然耸峙的玉皇殿,又称无梁殿。寺区还有藏经楼、金刚经塔碑、祗、园、翠微亭、酴釄轩等古建筑,及琅琊溪、归云洞、琅琊洞等名胜。

深秀湖

湖在寺边古道旁,原为三面环山的水潭,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句命名。湖面540平方米,上源琅琊溪,下通余洼水库,四季潺流,碧波荡漾。岸边有清代蔚然亭及古山洞、石矶等景致。

离开滁州向西北折行,达凤阳,然后可至蚌埠、怀远,主要为大禹遗迹和明皇陵古迹群。

明中都皇故城

位于凤阳县西北。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即位。次年,以其故乡临濠(今凤阳)为中都,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意。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有外、中、内三城。外为中都城,周长30.36公里,开九门;中为皇城,周长7.67公里,高7米,开四门;内为紫禁城,城周3.68公里,高15.15米,建午门、玄武、东华、西华四门。有奉天、华盖、谨身、文华、武英交泰奉先等殿;乾清、坤宁等宫,以及庙、坛、府、阁等。中都城内有日精、月华、万岁三山相连,总名凤凰山,而中、内城均在凤凰山之阳,因有“凤阳”之名。城内建筑,极为豪奢,为我国历史上最豪华侈丽的都城建筑之一。

今城毁坏严重,仅存西华门、午门及千米断垣残壁,另有大量望柱、须弥座雕、石栏板等构件。其中金銮殿四根巨型石础,厚170厘米,见方270厘米,础面环有蟠浮雕,外饰翔凤,形态优美,为国内罕见。

凤阳花鼓中外驰名。

最着名的

《凤阳歌》歌词是: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明皇陵

在凤阳西南,始号英陵,后改称皇陵,葬朱元璋之父朱世珍、母陈氏及其兄嫂、侄儿等人。洪武二年(1369)始建,洪武十二年竣工,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有土城、砖城、内皇城三道城墙,内外有祠祭署衙门、直房、酒房、膳厨、寝殿等建筑。以皇陵正殿最为宏伟,共九间,丹陛三级,为举行祭礼场所。内城北门内神道总长256米,两侧立华表及石像生32对,现存31对。自南向北有文臣、武将、内侍石像,以及石、石、石马与控马人、石狮、独角兽等东西对列,皆以整块石料精雕而成,为石雕艺术珍品。

神道南端的“大明皇陵之碑”为朱元璋亲撰于洪武十一年(1378),碑坐西朝东,通高7.37米,碑身高4.2米,宽1.89米,厚0.63米。碑额四周雕六龙戏珠,缀以云朵。碑文楷书,26行,每行56字,共1105字,字径6厘米。朱元璋亲自撰文,叙述贫寒出身起义灭元、开创帝业的过程,文辞质朴感人,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极其珍贵的文物。

龙兴寺

寺在凤阳城北,朱元璋17岁时,因家贫曾入皇觉寺为僧。称帝后,用停建中都皇城所余贵重材料,在距皇觉寺7.5公里处重建寺宇,赐名“大龙兴寺”。朱元璋亲撰《龙兴寺碑文》,并书”第一山”碑(现已毁),制《大龙兴寺律僧法》,封主持僧为六品僧官。龙兴寺在明代深受宠顾,兴盛时有僧众五百,僧兵千余,成为江淮一带佛教中心。民谚:“龙兴寺,不算穷十万两金子八万两铜。”

凤阳山

凤阳县东南25公里处有凤阳山,主峰韭山海拔299米。地下水系发育良好,形成独特的溶洞和泉眼景观,有韭山洞、禅窟寺洞和卧湖等三景区。卧牛湖全长8公里,宽处浩瀚无垠,窄处犹如小川,湖周多平坦坡,东西有二山屹立,其名卧牛山,日暮烟霞满天,称“双峰烟霞。卧牛湖南为禅窟寺景区,寺旁有二洞,旱洞名禅窟洞,传说当年神僧义空曾在此伏二虎,水洞名“玉蟹泉”。韭山洞在禅窟寺西,深897米,宽30米,高20米,玉龙飞天、仙人卧榻、裂蕊莲花等岩溶奇观层出不穷,石凤凰、石坝、石笋被称为韭山洞三绝,有唐人题刻。

东瓯王汤和墓

位于蚌埠市东南郊龙子河东岸,曹山南麓,今蚌埠龙子湖公园内。

汤和(1326-1395),明初开国名将,为朱元璋幼时好友,后辅佐朱元璋南征北战,功勋卓越,封信国公,死后追封东瓯襄武王,神道长225米,两侧有石雕甲士、文臣和石狮、石羊、石马、牵马武士。雕像浑朴传神,线条流畅。神道前有高达6.3米的墓碑。墓室为大型单券式砖石结构,分前后两室及侧室。前室有壁龛二,后室置一女棺。墓曾被盗,但仍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其中青花瓷罐,造型优美,花纹秀丽,瓷质精细,为罕见明瓷珍品,国家一级文物。

禹王宫

又名禹王庙、涂山祠,在涂山之巅,据说是禹与诸侯相会议论治水方略处。禹庙约始建于唐代,有三进,现存二进,有禹王殿、启母殿。现存千年银杏,怀抱两棵桃树,成树中树奇观。

庙西南有启母石,宛如妇人危坐远眺。怀抱大禹治水,十三年内三过江淮不回家。启母朝思暮想,登山望夫,竟化而为石。每年农历3月28日大禹诞辰时,人们聚会禹王宫前,表演传统花鼓灯舞,感念其治水功德。

从怀远向北,到宿州市,东南方为灵壁,北为濉溪县,紧邻淮北市及萧县,砀山则在萧县西北,为该线在省内的最后一站。

西楚霸王项羽,一世英豪,在垓下大战中表现了至情至性的一面,至今犹唱霸王别姬,而四面楚歌之声亦似绕梁不绝,昔日战地尽在灵壁一县。

虞姬

在灵璧县东的虞姬乡虞姬村。虞姬是项羽的爱妃,据说是浙江上虞人,故称虞姬。

楚汉相争至最后阶段,项羽被围垓下,夜闻四面楚歌,疑汉军已尽得楚地,遂起饮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之,项王及左右皆泣下。虞姬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今墓前石刻“巾帼千秋”。灵璧县古有虞姬庙,今有名霸王离铺的村庄,相传是霸王别姬处。

垓下

位于县东南沱河北岸,是中国最有名的古战场之一,大致在灵璧、泗县、王河、固镇四县之间。

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集结80余万人鏖战于此。刘邦调集韩信、彭越兵马,并设十面埋伏计,将楚霸王项羽围困,夜起楚歌,以动楚兵思乡之情。项羽粮尽援绝,率八百子弟兵突围,至乌江渡仅剩26人,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今固镇县壤城集北有“霸王城”遗址,为项羽军垒,附近有“吹萧台”、“散楚台”等遗址。

临涣古城·淮海战役总前委纪念馆

濉溪县西南包、浍两河汇合

处有临涣集,因濒临古涣水而得名。始建于春秋,名铚城。秦汉置县。南朝时更名为临涣城。为淮北重镇。元以后.渐次衰落。但城墙尚完好,城址呈方形,东西长约550米,南北宽1469米,面积2.7平方公里。城高7-15米,基部宽35-50米,上部宽3-8米。有4座城门,上有了望台、烽火台遗址。浍水北岸尚有凤凰台、观星台、紫禁城、犀牛望月台等古迹和庙宇遗址多处,地下散有不少碑、碣、石柱遗物,有重要研究价值。1948年11月16日,以邓小平、刘伯承等人组成的总前委,在临涣集内的文昌宫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淮海战役作战方案。文昌宫现已辟为淮海战役总前委纪念馆。

相山

位于淮北市北部,有香炉峰、叠翠峰、小仙洞、秘霞洞、渗水崖等名胜。小仙洞位于东岭相传是王子乔修炼处,“春烟缥缈万山晴,仙洞凌风屐齿轻”。南麓有始建于西晋太康五年(284)的道教建筑群,宋元丰年间敕赐“显通”,有乾隆皇帝手书“慧我南黎”碑。

皇藏峪

位于萧县东南龙岗山,因藏匿为项羽战败的汉高祖刘邦而得名。峪周峰峦层叠,古木参天,清泉奔流,为淮北风景胜地,有“淮海仙境”之誉。山上有瑞云寺,始建于晋,传说吕后入峪寻刘邦,远望五彩瑞云缭绕,循路而去,果在云生处找到刘邦,寺名即由此而得。寺前临深渊,背靠峭岩,犹如城堡。寺旁峭壁下的皇藏洞,洞前有高逾3米的飞来石。洞下甘泉传说是刘邦拔剑掘地而成,名“拔剑泉”。

天门寺

寺在城东南天门山中,始建于元代,寺周层峦起伏,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或如虎踞龙蟠,或似牛羊散漫。悬崖陡壁间,有老根盘于巨石,而成“树驮碑”奇观。寺北悬崖之巅有洞,洞外松柏倒悬,凌空欲飞,山景幽雅,实为静心修道之所。

经本线路可至南京。钟山风景区和秦淮河风光带是南京旅游景点最为集中的地区,详细介绍请见本丛书《江苏行》。

分享到: